“医生,我换了关节后要在床上躺几个月?”,这也是我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首先,我们所谓的“关节置换”手术,并不是把病人的关节全部割掉,给病人重新换一个其他的关节,而是把关节表面已经损坏的部分,尤其是软骨去除,用人工关节技术给予替代和重建,病人自身的骨骼给予最大量的保留。
其次,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置入体内的人工关节组件与病人自身骨骼固定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有利于病人及早下地。
目前最常用的固定方式有:
1、骨水泥固定
骨水泥是一种聚合物,我们通俗地叫它骨水泥,但与建筑用的水泥完全不是一回事,骨水泥作为一种填充剂可以为人工关节假体和骨骼之间提供良好的固定和稳定性。骨水泥通过与骨床之间的微交锁而获得界面的机械稳定,特别适合于膝关节置换和老年或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随着骨水泥技术的进步,骨水泥固定的长期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骨水泥型人工假体仍是评价其他新型假体的金标准。
2、生物学固定
生物型假体又称非骨水泥假体,即不使用骨水泥,假体与骨直接接触,假体表面采用多孔结构,植入后周围骨长入假体多孔表面的孔隙内,形成骨与假体间的骨整合连接,达到假体―骨界面的永久稳定。生物型假体固定必须获得可靠的初始稳定,假体与骨面接触要紧密,不能有微动,这是达到生物学固定的先决条件。为促进假体表面骨生长,增强骨整合作用,目前常在多孔金属表面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陶瓷材料以促进骨诱导作用,还可以负载一些生物因子(如BMP、TGF-b等),增加骨长入的速度和骨与假体的整合强度。
最后,越是早下地活动,越有利于病人快速康复,有利于防止血栓等并发症,所以对于我们初次手术关节置换的病人,我们通常让病人术后第二、三天下地走路,功能锻炼。现在也有一些报道术后几个小时下地,这些在对假体的稳定性来讲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病人行走的步子可能不稳,况且因为关节置换后走路的时间来日方长,早这几个小时并不是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