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新认识到的、特发的慢性进展的化脓性和阻塞性气道疾病,1969年由日本最早报道。与哮喘病、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相比,尽管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具有特殊的病理学和放射学表现。本病病因末明,多合并慢性鼻窦炎或有既往史,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w54密切相关,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DPB预后不良。
【病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典型组织形态学表现为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圆形细胞浸润使管壁增厚,常伴有淋巴滤泡增生。由于肉芽组织增生瘢痕组织的形成,使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闭塞以及肺间质纤维化。其特征性改变为闭塞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末梢的肺泡隔、肺泡壁和肺泡腔内出现成堆的吞噬了脂肪的泡沫细胞(黄色瘤)。进而引起闭塞部位的中枢侧支气管扩张、而闭塞远端的肺泡因过度充气而形成肺气肿。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纤毛摆动和超微结构都是正常的。日本地区性发病的特点强烈说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多发于男子(男女之比为2:1),发病年龄一般在20~50岁之间,多数在中年发病。疾病逐渐发展并渐进加重。虽然三分之一日本DPB患者示吸烟者,但与吸烟无关,患者一般也没有传染病病史、毒气吸入史或其他环境毒物暴露史。发病具有家住性,但没有地域性。
通常隐袭缓慢发病而渐有呼吸困难,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病情加重,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及活动时呼吸困难三大主要症状。此外,大部分患者有慢性鼻窦炎的症状。
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以两下肺为著,可有发绀和杵状指。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或肺心病的体征。
【CT表现】胸部CT检查尤其是HRCT的开展提高了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辨别力。其CT表现有:1、肺野透亮度增加。2、在肺小叶中心可见代表细支气管炎症的小结节影。小结节影在双肺呈弥漫性分布,以两下肺叶及肺外带为主,直径约2-5mm,边缘稍模糊,无小叶间隔增厚。3、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扩张(图3-109)4、支气管管壁增厚。肺野内可见小环状含气影和分支状轨道征,有时近端支气管也可见扩张改变。随病变进展,环状或管状影增加,同时结节影减少(图3-110)。
谷本等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胸部CT改变分为5型:
Ⅰ型:病变初期,两肺含气量增多,透光度增强,尚无结节状影;
Ⅱ型:在含气量增多的同时伴有颗粒状结节状阴影,但阴影总面积不超过一侧肺野;
Ⅲ型:颗粒状结节状阴影布满全肺野;
Ⅳ型:除Ⅲ型表现外,尚伴有两下肺野双轨征或环状阴影;
Ⅴ型:除Ⅳ表现外,在其他肺野可见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环状阴影。
这种分型有助于确定DPB患者红霉素的疗程。
由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多伴有鼻窦炎或有既往史,作鼻窦X线或CT检查以确定有无鼻窦炎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影像表现为鼻窦腔内密度增高,粘膜增厚的慢性炎症改变。
【读片要点】1、肺野透亮度增加;2、双肺弥漫小结节,以双侧下肺野外带为主,尤小叶间隔增厚,合并小支气管扩张;3、鼻窦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