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05 15:00

  社交焦虑是个体与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希望自己表现的出色,从而被他人认可、接受、尊敬、羡慕和赞扬,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醒个体提前作些准备,在交往过程中,动用自己的内在资源,从而表现出自己的优秀,获得他人的赏识,实现自我价值感,从而体会到充分的拥有自尊心的感觉。所以社交焦虑是人际交往必备的情绪,大可不必大加抵制。
  然而,接受社交焦虑并不等于对之不管不问。如果焦虑的强度过大,持续的时间过长,对个体的人际交往产生了阻碍,并引起个体的持续回避行为,这就是“社交焦虑障碍(SAD)”,也就是通常说的“社交恐怖症”。SAD的表现可谓是琳琅满目,凡是涉及到与人交往的场合都有可能引发SAD。如大会发言、主持会议、小组讨论、朋友聚会、会见领导或老师等重要人物、与异性约会、在熟人面前讲话、甚至向陌生人问路、到商店退货等情景均可以让个体感受到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往往伴有显著的躯体不适:如心悸、出汗、发抖、脸红、僵硬、口吃、大脑一片空白、尿急等;此时个体有强烈的想逃离的愿望和冲动,把身子缩起来,把头低下,闭眼睛、不敢呼吸、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于是以后每当遇到此类场景就会提前出现焦虑、恐惧,并尽可能回避参与这些人际交往,在极端的情况下,可引起完全的社会隔离。当然,多数SAD患者会认为这种害怕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一次次的回避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于是会鼓励自己带着畏惧参加人际交往,每一次却总是不断重复焦虑和恐惧的体验,令其非常痛苦。
  无论是轻度的属于正常范围的社交焦虑,还是达到疾病程度的SAD,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讲,其核心是程度不同的“怕自尊心受到伤害”并“极力维护自尊心”的过程。比如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不敢参加聚会的SAD患者,怕自己表现不好,怕出丑,继而担心别人会批评、挑剔和嘲笑自己,从而有损于自尊心;不敢与异性交往,甚至不敢与人对视的SAD患者,怕对方评价自己不好,怕自己喜欢对方的某些想法被对方发现,怕被拒绝,从而有损于自尊心。在社交的场合下,会激发出SAD患者的担心:他们会发现“我不好”、“我无能”、“我无知”、“我有缺陷”、“我下贱”、“我有病”……等等,所有这些担心反应了自尊心受到威胁时的恐惧。
  SAD患者的一些回避行为正是出于对“自尊心的极力维护”。放弃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拒绝当众讲话,希望不被提问,当约会来临时,又以身体不适而失约等类似的行为都是对自尊心的“呵护”,是见诸行动式的防御机制,以为这样弱点就不会被对方发现,不会被嘲笑,不会被轻视,其实,这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这种对自尊心的维护不但不能起到作用,反而会提前漏出马脚,并被赋予额外的社交焦虑的形象,这种防御适得其反,也不能真正缓解社交焦虑。如果只是防御,没有痛苦也就罢了,但是,人际交往却是人类天生的需要,比如为了生存、为了职业、为了生命的延续。防御的结果是加深了与交往需求的矛盾,也使得SAD持续存在。
  万事皆须追本溯源,SAD患者的自尊心为何容易受到伤害?同样的情境,为何对不同的人会引发不一样的焦虑程度?遗传的先天素质固然重要,但早年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更值得重视。一个在幼年或随后的成长过程中,自尊心不断受到打击的人(如父母过分的苛刻要求或严厉指责、否认,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辱骂,经济、成绩、容貌等方面因不如人而被轻视),更倾向于对人际环境表现出敏感性和易受伤害性。因为在其内心深处,形成了一个关于自己的负面形象:如“我不好”、“我有缺陷”、“我不如人”等,同时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挑剔、嘲笑、轻视的客体形象,这种关于自己和他人的固定认识会导致个体在人际互动中选择性注意自己的不好和他人的负面评价,从而这种模式越发巩固,并越发带有偏差。SAD的严重形式就是回避型人格障碍,而单纯的SAD在发病之前性格上基本没有明显的回避行为,SAD往往是因为某个社交情境危及到个体的自尊心,作为扳机事件,引发了SAD固定的认知行为模式――“怕自尊心受到伤害”并“极力维护自尊心”。
  综上所述,治疗SAD的焦点是帮助患者恢复其自尊心。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都将集中于使SAD状态转变到非SAD状态。
  如何才能帮助SAD患者恢复自尊心?要从治疗本身开始,尊重SAD患者,关注其内心矛盾,认可维系SAD的两种力量:
  1、“怕自尊心受到伤害”并“极力维护自尊心”。
  2、内在的与他人交往的需要。
  与患者一起,个体化的探索其SAD产生并维系发展的心理社会因素;捕捉特定的引发焦虑/恐惧的人际情景下,其固有的带有偏差的认知模式和不能真正发挥保护作用的行为模式;探讨新的更加合理的认知模式和更有建树性的行为模式,运用更成熟的防御机制――升华,而不是回避,来切实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一方面提高了自尊心受伤害的阈值水平,另一方面创造了提供尊敬个体的人际环境。这样既满足了交往需求,又感受到拥有充分的自尊心,一个非SAD的状态也就逐渐产生了。

社会焦虑症患者康复的关键是什么?相关文章
精神科专家介绍说,焦虑症是完全能够治愈的,而焦虑症康复的关键是患者是否拥有一颗良好的心态。 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临床常见的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本症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形式。其中,坚定的治疗信念和良好的心态是决定焦虑症康复的重要因素。 ?治疗抑郁症的医院专家
发布于 2022-12-12 19:51
0评论
很多患者都保守焦虑症的困扰,他们很关心自己的焦虑症能否完全治愈, 焦虑症的治疗也深受人们的重视。现在治疗焦虑症的方法很多,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等。那么? 精神科专家介绍说,焦虑症是完全能够治愈的,而焦虑症康复的关键是患者是否拥有一颗良好的心态。 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临床常见的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
发布于 2023-04-16 02:36
0评论
“你有压力,我有压力,未解决”,某广告的名言告诉我们,焦虑,似乎并非“转型期”的内地独有。确实,个人焦虑不分肤色、不分地域,关键的问题,如果每个人的焦虑都指向明确,焦虑原因普遍相似,那么,这就不再是简单的个人焦虑,而是社会焦虑,这也不再是个人心理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大学生焦虑找工作,白领焦虑没完没了的加班,农民工焦虑过年回家的火车票——没有一点儿焦虑的人不知道在哪里。据一项调查(2134人参与
发布于 2022-12-11 09:36
0评论
引起焦虑症的原因: 1、轻微的挫折和不满等精神因素可为诱发因素。 2、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 3,有人认为焦虑症是环境因素通过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易感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 4、心理社会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是作为一种诱发因素,非特异性。有人提到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发生常与紧张性事件有关,当社会、心理问题持续存在时可变成慢性病程。
发布于 2022-10-22 22:57
0评论
一、医生态度: 一般来讲,临床医生应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及其家长提供较为宽广的专业知识服务,下面所提的三点内容也是特殊教育人员或社会工作者所要注意的问题。 (1)临床医生在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做出正确诊断及提供及时治疗信息的同时,要尽量帮助家长开始适应他们这种变化了的家庭生活,接纳家长的愤怒和倾听他们诉说的犯罪感,使他们从日益增加的失望-愤怒-犯罪感的循环中解脱出来。 (2)对患儿的学习能力和神经心
发布于 2023-02-25 06:16
0评论
焦虑症就是精神病 真相:人们口中的精神病往往指的是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是情绪困扰的一种,病因之一是脑部化学递质分泌不足,但这与精神分裂症的脑部化学递质有所不同,因此,焦虑症绝不等同于精神分裂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有幻听、妄想等情况。 焦虑症主要是个人性格问题,通常都较为内向。必须将性格完全扭转过来,才可能克服焦虑症。 真相:部分焦虑症的人在性格上可能真的比较内向,但这只是一种可能的成因,除此之
发布于 2023-01-23 04:48
0评论
患焦虑症的人康复后在家里吃喝玩乐没有问题,但是不去上学或上班。家属一提上学或上班就会很烦躁,不愿去。家人觉得很不可理解,有时会认为这是懒惰的表现,指责患者,而患者也会更加抗拒,家人对此很无奈。这有可能与患病羞耻感有关,毕竟社会对精神卫生了解少,患者担心周围人知道自己患病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另外也有的人一想到回学校或工作单位,将体验到考试或工作的紧张和压力,容易出现预期焦虑。从这两个角度看,
发布于 2023-02-14 05:38
0评论
患焦虑症的人康复后在家里吃喝玩乐没有问题,但是不去上学或上班。家属一提上学或上班就会很烦躁,不愿去。家人觉得很不可理解,有时会认为这是懒惰的表现,指责患者,而患者也会更加抗拒,家人对此很无奈。这有可能与患病羞耻感有关,毕竟社会对精神卫生了解少,患者担心周围人知道自己患病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另外也有的人一想到回学校或工作单位,将体验到考试或工作的紧张和压力,容易出现预期焦虑。从这两个角度看,
发布于 2023-01-15 08:48
0评论
概述 精神分裂症康复措施有哪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了,很多人因为不堪重负而不幸的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危害不容忽视,但也不是不治之症,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先应该要及时的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法,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情,在治愈之后,也不要大意,关键就是要做好精神分裂症康复工作。下面,我们来看看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措施有哪些。 步骤/方法: 1、 家庭和睦:对于患者来说,
发布于 2023-03-17 02:22
0评论
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损害社会功能、影响相当数量人口的慢性精神疾病,其中心特征是显著而持续地害怕在公众面前可能出现羞辱或尴尬的社交场合。社交焦虑患者因对社交或表现性活动明显而持久的恐惧从而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研究指出,青春期往往是社交焦虑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交焦虑症状如果得不到矫正或改善,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社交焦虑障碍,并持续影响到成年期的心理健康,使学业、职业、社交都受到
发布于 2023-02-04 15:0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