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因恶心、呕吐,同时伴有右上腹疼痛而被送医院急诊。由于他过去有慢性胃肠炎,家属就将其送到肠道门诊就诊。医生发现病人右上腹疼痛,大便化验及血常规无异常,但有心率快、血压低等循环衰竭的表现,这些症状难以用胃肠炎来解释,进一步做心电图检查,结果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所幸抢救及时,病人才转危为安。
目前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向读者介绍特殊类型心肌梗死的确有必要。
许多人都知道心肌梗死的特征是心前区剧烈绞痛,持续时间长,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不能缓解,病人大汗淋漓并有死亡恐惧感,但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急性心肌梗死却知者不多。这种不典型的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称为“胃肠型急性心肌梗死”,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的5.23%,上面所述的病例就是典型的胃肠型急性心肌梗死。
为什么急性心肌梗死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无心前区绞痛呢?因为胃肠型急性心肌梗死多是心脏下壁的心肌梗死,由于心脏下壁贴近膈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使膈神经受刺激而出现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还可以引起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腹痛等,刺激迷走神经时还会使病人产生上腹疼痛,掩盖了心前区疼痛。这种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不典型病人很容易被误诊为急腹症或胃肠炎而延误抢救时机。
因此在临床上如遇到原因不明的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消化道症状,又难以用肠胃或胆道疼痛解释的病人,特别是老年人或过去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的病人,应特别警惕胃肠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做心电图检查,若发现异常的Q波及ST段抬高等异常表现,就可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而迅速进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