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11 20:03

  统计显示,近七成第二型糖尿病患血糖未达控制标準,还有叁成可能有低血糖现象。因为低血糖住院的糖尿病患多于血糖急升的患者,医师请家属准备方糖,以备不时之需。

  通过追踪609位服药超过半年的第二型糖尿病患的糖化血色素数值。结果发现,68.3%的人糖化血色素大于7%,未达控制标準,近三成病患曾发生低血糖症状,如心悸、脸色苍白、冒冷汗、头晕、疲倦无力等,因而感到恐惧、生活品质下降。

  糖化血色素是长期平均的血糖指标,3至6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色素每下降1%,约可使中风风险下降11%、罹患心血管疾病机会降低15%。部分病患餐前使用降血糖药物,但临时延误用餐或增加运动量,使血糖降得太低,出现低血糖的危险,需要立即补充方糖等含糖量较高的食物 。

  血糖的作用

  1、低血糖比高血糖危害更大

  对于高血糖的危害,糖尿病患者知之较多,也非常重视,而对于低血糖的严重性往往重视不够。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凶险。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葡萄糖是脑组织活动的主要能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

  不仅如此,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小心。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智力下降,加速脑痴呆。

  2、饥饿感≠低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出现饥饿症状,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其实,有饥饿感并不一定发生了低血糖,也可能是高血糖。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饥饿感越是明显,一旦病情稳定了,饥饿感也就消失了。因此,当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施治。

  还有一种情况是“低血糖反应”,并不是真正的低血糖。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血糖在短时间内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引起的,尽管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甚至稍高于正常值,患者仍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3、低血糖未必有症状

  事实上,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有症状,有些患者则没有症状。没有症状的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有关。存在这一问题的患者,一定要加强血糖监测。

  4、同是低血糖,症状可以不一样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例如,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可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恶梦连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表现为尿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

  而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缺糖症状作为突出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偏瘫、癫痫样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另外,“无症状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也比较多见。

  5、纠正低血糖,干粮并非首选

  当由于没有正点进餐、活动量过大或注射胰岛素后进餐不及时出现低血糖症状时,一些患者常选择吃馒头等粮食来缓解。但奇怪的是,有时连吃两个馒头都不能缓解心慌、出汗,大汗淋漓、饥饿等症状。这是因为没吃对!正确的做法是,进食糖块、果汁、蜂蜜、甜点等,也就是什么甜吃什么。

  这些食物都是单糖,吃进去后可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故能迅速纠正低血糖症状。而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变成单糖方可被人体吸收,故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6、有些低血糖与糖尿病无关

  虽然低血糖大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但却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其他疾病如胰岛细胞瘤、某些胰外肿瘤、慢性重症肝病、慢性肾上腺功能低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也可导致低血糖。鉴别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低血糖十分重要,因为两者的病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完全一样。

  当我们摄取米饭、面条等富含淀粉的食物后,经过肠道酵素的作用分解成为葡萄糖。而血糖就是指血中葡萄糖的含量,通常饭后血糖会较空腹时来得高。血糖藉着血液运送到大脑、肌肉及其他组织作用部分产生热能,相当部分葡萄糖则在肝脏及肌肉合成为肝醣,储存备用。

别被低血糖的6大误区所误导相关文章
误区一:发生低血糖时症状都一样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 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连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表现为尿床等,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四肢无力等。 老年人低血糖
发布于 2023-04-09 07:46
0评论
误区一:发生低血糖时症状都一样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 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连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表现为尿床等,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四肢无力等。 老年人低血糖
发布于 2023-01-28 06:10
0评论
误区一:发生低血糖时症状都一样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 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连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表现为尿床等,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四肢无力等。 老年人低血糖
发布于 2023-05-03 01:59
0评论
误区1:女人多吃肉不利于身体健康 对肉类有错误的理解,觉得多吃肉不仅会阻碍减肥的功效,而且还被广告中宣传肉食损害健康所误导,因此只注重植物性食物的健康功效,而忽略了肉类所带来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铁元素等矿物质元素的重要性。所以,少吃肉的MM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因此,要纠正自己的观念,因为动物性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铁质,而且比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铁元素更容易被身体吸收。 误区2:蛋奶制品对贫血者好,要
发布于 2024-03-11 02:01
0评论
概述 尿毒症在我们生活当中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尿毒症产生还不分年龄段,有些小孩子也会出现尿毒症,要多传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所以出现尿毒症我们最好是及早进行治疗,那么在治疗尿毒症期间我们对于尿毒症会产生一些物质的误区,我们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三大观念误导尿毒症患者,与患者在生活当中及时的去预防。 步骤/方法: 1、 首先在治疗尿毒症时,并不是一次治愈或者是尿毒症完全治愈,主要是慢
发布于 2023-04-07 02:32
0评论
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的损害,由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全部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能,脑组织储存的葡萄糖非常有限,仅够维持5-10分钟脑细胞功能,因此,当发生低血糖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当然进入脑组织的葡萄糖也就减少了,这种情况下脑组织非常容易受伤害,而如果低血糖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的话,脑细胞将受到严重的伤害,可导致痴呆,甚至死亡,即使在治疗后脑组织也不能恢复到正常了。低血糖还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出现心律失
发布于 2024-06-05 20:50
0评论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存在两个明显的误区:1、肾脏疾病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顶多就是尿中有加号,而且早期不会有什么临床症状,也就是没有问题的表现;2、肾脏疾病如果一旦发现,人就活不好了,就要必须天天静心休息来养病,特别是最不幸的一发现就是肾衰竭甚至尿毒症,人就不能继续存活了。这两个误区从表面上看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极端,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对于肾脏疾病不够了解、没有科学普及从而错误认识的结果。希望大家可以通
发布于 2023-03-13 00:51
0评论
误区1:不吃早餐能减肥 不吃早餐能减少热量的摄入,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有调查显示,不吃早餐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缺少早餐容易引发午餐暴食,同时影响了新陈代谢,降低能量消耗。同时还有害于健康,影响精神状态。 误区2:每天只吃一顿饭 “早上不吃,中午只吃一点儿,晚上好好吃一顿,我吃进去的热量大大减少,就可以减肥了!”不按顿吃饭反而增加食欲,已经发现只吃一顿饭的人体重增长得更快。 误区3:少吃
发布于 2024-09-23 17:35
0评论
概述 低血糖是现在很多人都会发生的一种疾病,然而就是因为它的普遍性,所以望大家都是很不在意的,认为低血糖发生很常见,所以,没有什么大的危险。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因为低血糖严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表现为低血糖昏迷,也就是会发生昏迷的症状,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抢救的话,严重会导致生命的危险,所以,低血糖在症状比较轻的时候,还是应该及时的进行调理。 步骤/方法: 1、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症状是可以
发布于 2024-05-01 09:59
0评论
宝宝的湿疹,停了母乳就能痊愈?湿疹,得保持皮肤干爽才能好得快?湿疹宝宝不能用激素类药物,否则会影响生长发育?……这些有关婴幼儿湿疹的流言,你被哪几条误导过? 误区一:宝宝患湿疹了,停止母乳就会好;还有可能是鸡蛋、牛奶导致的,把它们踢出宝宝的食谱。 湿疹属于遗传过敏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而且是种反复发作的疾病。食物过敏确实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但临床证据表明,回避这些宝宝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可疑过
发布于 2023-04-19 10:4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