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房暴力”?
对于国人来讲,什么是“产房暴力”还比较陌生,我们先看看国外的孕产妇是如何描述和定义“产房暴力”的。
患者眼中的“产房暴力”包括语言暴力,心理暴力,身体暴力。这些“暴力”的特点是不恰当(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或没有指征),不知情(没有经过告知和知情同意),不受控(医务人员主导,患者没有能力拒绝)。
1、产房的特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生,陌生的助产士,陌生的待产和分娩过程,分娩过程和结局的不确定性,这一切让多数的孕产妇特别忐忑不安,没有安全感,容易心理上受伤害
2、“语言暴力”:语言方面的伤害包括并不仅仅局限于威胁、训斥、喊叫、贬低、撒谎、操纵、嘲笑等。
3、“心理暴力”:有时候,医务人员根本不需要说话,就会对产妇带来心理上的伤害。例如置之不理,居高临下的态度和表情,蔑视的眼光,不耐烦的样子等。
4、“身体暴力”:除了“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以外,还有不少的产科干预和行为被视为是“身体暴力”,例如没有知情同意的医疗行为,没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产科手术、产科操作和产科用药,违反患者的意愿进行治疗,有指征时不给予合适的镇痛措施等。
产房暴力往往并不显性,是以专业的形式存在的,其实其对女性带来的伤害并不亚于家庭暴力带来的伤害。面对专业人士的权威,除了投诉或被动接受以外,你基本无计可施。多数情况下,这些行为会被解释为服务态度问题,即使被投诉,也是按照一般的流程去处理。
从一些医务人员的角度来看,多数所谓的“产房暴力”是臆想出来的,是夸大。医务人员所做这些事情的出发点是好的,主要是为了孩子和大人的安全,即使有些操作是有一定创伤性的,还是必要的,是为了换取母亲与孩子的更大安全保障。医务人员和你无冤无仇,何必要去故意伤害你呢?
请理解和配合产科医生和助产士的善意和善举
“产房暴力”这一概念来自于国外,中国的情况会是如何呢?如果做一个调查的话,会有多大比例的产妇对自己的分娩经历不满意,认为自己遭遇到过“产房暴力”呢?
其实,多数产科医生和助产士的行为是出于善意的,但是由于习惯了在医患关系中的专业权威角色和临床工作太忙,缺乏和患者的有效沟通,忽略了必要的知情同意程序,导致很多没有知情同意的干预,让产妇在心理上和身体上遭受伤害。
其实,如果我们能稍微多花一些时间和患者沟通的话,多数患者是会理解和接受的,那么这些必要的干预也就不会对患者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而成为“产房暴力”了。
如果情况实在紧急,可以一边实施紧急措施,一边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告知和知情同意,也请患者和家属谅解和配合。
然而,那些没有指征,没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用药和手术操作本质上还是一种“暴力”。由于医生的权威性,很容易让患者“同意”这些干预,这些干预也就看上去不那么“暴力”和“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