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身体内产生的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结和类风湿性皮下结节的浆细胞也可产生。在评价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典型和肯定的类风湿病人的rf阳性率仅在80%左右,不典型和初患病例的阳性率较低;
②正常人群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在5%左右,老年人的阳性率可达20%左右;
③类风湿因子多见于具有关节外病变的类风湿病人,如皮下结节、血管炎、心肺损害等;
④rf阳性也可出现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其他慢性炎症及恶性肿瘤,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牛皮癣、结节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麻风、矽肺、膀胱肿瘤、白血病等;
⑤类风湿因子的滴度越高,出现越早,则病变越可能向严重方向发展,故rf也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