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18 23:56

  1、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2、抗原性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是麻疹的病原体,分类上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麻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很强,以皮丘疹、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为特征。若无并发症,愈后良好。我国自60年代初应用减毒活疫苗以来,儿童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是儿童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天花灭绝后,WHO已将麻疹列为计划消灭的传染病之一。另外发现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ts,SSPE)与麻疹病毒有关。麻疹病毒直径只有100~250纳米(1纳米=0.000001毫米)。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不算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和一般消毒剂都没有抵抗力。在阳光下或空气流通环境中半小时就失去活力;在室温下仅存活2小时,56℃时30分钟即被破坏。能耐寒不怕冻,4℃可存活5个月,零下15℃能存活5年。所以总是冬春季节出来发作。麻疹病毒抗原性较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麻疹病毒抗原也有小的变异。根据核苷酸序列不同,世界上流行株可分为8个不同的基因组,15个基因型。

  3、抵抗力

  病毒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和一般消毒剂都能使其灭活,对日光及紫外线敏感。

  4、致病性

  麻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储存宿主是人。急性期患者是传染源,患者在出疹前6天至出疹后3天有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用具、玩具或密切接触传播。麻疹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几乎全部发病。发病的潜伏期为9~12天。由于CD46是麻疹病毒受体,因此具有CD46的大多组织细胞均可为麻疹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经呼吸道进入的病毒首先与呼吸道上皮细胞受体结合并在其中增殖,继之侵入淋巴结增殖,然后入血(在白细胞内增殖良好),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到达全身淋巴组织大量增殖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开始发热,继之由于病毒在结膜、鼻咽粘膜和呼吸道粘膜等处增殖而出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病毒也在真皮层内增殖,口腔两颊内侧粘膜出现中心灰白、周围红色的Koplik斑,3天后出现特征性皮疹,皮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局部产生超敏反应。一般患儿皮疹出齐24小时后,体温开始下降,呼吸道症状一周左右消退,皮疹变暗,有色素沉着。有些年幼体弱的患儿,易并发细菌性感染,如继发性支气管炎、中耳炎,尤其易患细菌性肺炎,这是麻疹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大约有0.1%的患者发生脑脊髓炎,它是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常于病愈1周后发生,呈典型的脱髓鞘病理学改变及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常留有永久性后遗症,病死率为15%。免疫缺陷儿童感染麻疹病毒,常无皮疹,但可发生严重致死性麻疹巨细胞肺炎。百万分之一麻疹患者在其恢复后若干年,多在学龄期前出现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SSPE属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表现为渐进性大脑衰退,1~2年内死亡。经研究发现,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虽有高效价的IgG或IgM抗麻疹病毒抗体,但是用这些抗体很难分离出麻疹病毒。现认为脑组织中的病毒为麻疹缺陷病毒,由于在脑细胞内病毒M基因变异而缺乏合成麻疹病毒M蛋白的能力,从而影响病毒的装配、出芽及释放。因此,将SSPE尸检脑组织细胞与对麻疹病毒敏感细胞(如HeLa、Vero等)共同培养,可分离出麻疹病毒。

  5、微生物学检查法

  典型麻疹病例无需实验室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即可诊断。对轻症和不典型病例则需做微生物学检查以求确诊。由于病毒分离鉴定方法复杂而且费时,至少需2~3周,因此多用血清学诊断。

  (1)病毒分离

  取患者发病早期的血液、咽洗液或咽拭子经抗生素处理后,接种于人胚肾、猴肾或人羊膜细胞中培养。病毒增殖缓慢,经7~10d可出现典型CPE,即有多核巨细胞、胞内和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再以免疫荧光技术确认接种培养物中的麻疹病毒抗原。

  (2)血清学诊断

  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常进行HI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也可采用CF试验或中和试验。当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即可辅助临床诊断。除此之外,也可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或ELISA检测IgM抗体。

  (3)快速诊断

  用荧光标记抗体检查患者卡他期咽漱液中的粘膜细胞有无麻疹病毒抗原。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也可检测细胞内的病毒核酸。

  6、传播特点

  传播快速,任何没患过麻疹又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易感人群),只要跟正在患麻疹的病人见上一面,就会被感染。因为麻疹病毒就在麻疹病人的眼泪、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与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麻疹病毒外号就叫“见面传”。以往每隔2~3年一次暴发流行,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7、麻疹分期

  (1)潜伏期 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那是麻疹病毒在鼻咽局部黏膜快速繁殖,同时有少量病毒侵入血液;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 又称:疹前期,实际上是麻疹病毒大量进入血液循环的阶段,一般为3~4天。病人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其他症状,眼部特殊症状: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汪汪、羞明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再加上口腔颊黏膜上的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的柯氏(Koplik)斑,对早期识别麻疹病毒十分有利,可惜往往被医生忽略;此时传染性最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呼吸科陈吉泉

  (3)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天,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并出现皮疹,红色斑丘疹始见于耳后、颈部,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这是麻疹病毒与人体免疫激战阶段,高热可导致患儿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

  (4)恢复期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8、免疫性

  麻疹病后人体可获得终生免疫力,主要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感染后产生的抗HA抗体和HL抗体均有中和病毒作用,而且HL抗体还能阻止病毒在细胞间扩散,感染初期以IgM为主,而后以IgG1和IgG4为主。细胞免疫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如免疫球蛋白缺陷的人患麻疹能够痊愈,并且抵抗再感染;而细胞免疫缺陷的人感染麻疹则极其严重,这表明细胞免疫在机体恢复中起主导作用。在出疹初期末稍血中可检出特异的杀伤性T细胞。6个月内的婴儿因从母体获得IgG抗体,故不易感染,但随着年龄增长,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尚不健全,易感性也随之增加。故麻疹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

  一般说来,麻疹病毒斗不过人体的免疫系统,多数以失败告终,而且人体获得的免疫力,足以终生让麻疹病毒不敢再犯。

  麻疹病毒是借助继发性肺炎、喉炎、心肌炎这些帮凶来杀害病儿的。每每是麻疹病毒打头阵,拼命厮杀,虽然败下阵来,人的免疫大军也受到极大损害,这时麻疹病毒的帮凶一拥而上,病儿常被麻疹后肺炎、喉炎夺去生命。

  9、防治原则:

  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是隔离患者;对儿童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1)目前国内外普遍实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使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麻疹疫苗,全称叫麻疹减毒活疫苗。 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但多年观察发现,麻疹疫苗并不十分完美,它所产生的免疫力并不能持续终生,而人类对疫苗的使用很不规范,许多人不知道需要强化免疫。计划免疫要求,麻疹疫苗8个月初种,1岁半复种,6~7岁再次复种。但不少人就是忘记了第二、第三次强化。就是说麻疹病毒依然有机可乘。那些漏种疫苗的孩子,仍然是麻疹病毒袭击的对象。

  正因为自然发生麻疹后和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力不同,目前30~40岁的青中年人,都是当年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的,没有得过麻疹。他们的免疫力已逐年消耗殆尽,起不到保护作用,这便成了麻疹病毒的攻击对象。某些大城市近年发生的麻疹病人中,成年人已经占到50%甚至60%以上;而且成人麻疹的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我国规定,初次免疫为8月龄,1年后及学龄前再加强免疫。这种疫苗皮下注射,阳转率可达90%以上,副作用小,免疫力可持续10年左右。

  (2)对未注射过疫苗又与麻疹患儿接触的易感儿童,可在接触后的5天内肌注健康成人全血、麻疹恢复期人血清或丙种球蛋白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10、病毒的弱点:

       人类是麻疹病毒惟一自然宿主,这是麻疹病毒的弱点。至今还没找到麻疹病毒可以寄生的禽畜动物宿主,只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来传去保存。麻疹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又太弱,一旦有一天人类有办法把麻疹病毒在人体内消灭,麻疹病毒就有种族灭绝的危险。

  天下麻疹一个型,也是麻疹病毒的弱点。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只有一个型号。这样你在任何地方得过麻疹,有了免疫力,再到世界任何地方,那里的麻疹病毒也奈何不了你啦。这种惟一毒型的病毒最容易被疫苗武器所杀灭,麻疹减毒活疫苗没有持久的免疫力,如果再有更好的麻疹疫苗出现,或人类都能规范地接种现有疫苗,有规律地按时强化接种,麻疹病毒也就无空可钻了。

  11、麻疹的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托儿所、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

  (3)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4)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5)自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6)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

麻疹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相关文章
1.肿瘤多发生于舌缘,其次为舌尖、舌背及舌腹等处,可有局部白斑病史或慢性刺激因素。 2.常为溃疡型或浸润型,生长快,疼痛明显,浸润性强。 3.可有舌运动受限、进食及吞咽困难。 4.早期常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病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多数认为其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如热、慢性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都可成为致癌因素,例如舌及颊黏膜癌可发生于残根、锐利的牙尖、不良修复体等的长期、经常刺激的部位。
发布于 2023-12-03 21:23
0评论
第一,外界因素:咽喉炎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冬春季最为多见,常为病毒引起,其次为细菌所致。受凉、疲劳、长期受化学气体或粉尘的刺激、吸烟过度等,降低人体抗力,容易促其发病。 第二,职业因素:主要多发于嗓音工作者,如:教师、演员等。因长期多语言和演唱,可刺激咽部,引起慢性充血而致病。 第三,自身因素:咽喉炎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贫血、消化不良、大便长期秘结、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
发布于 2024-08-21 06:38
0评论
1.皮肤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出局部起风团,瘙痒。 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只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或点,损害较深或宽,甚至向两侧扩展成块。局部发热,有压痛。 3.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通常持续8
发布于 2024-07-03 09:27
0评论
1.皮肤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出局部起风团,瘙痒。 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只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或点,损害较深或宽,甚至向两侧扩展成块。局部发热,有压痛。 3.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通常持续8
发布于 2024-07-02 21:35
0评论
1.皮肤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出局部起风团,瘙痒。 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只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或点,损害较深或宽,甚至向两侧扩展成块。局部发热,有压痛。 3.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通常持续8
发布于 2024-07-09 02:21
0评论
1.皮肤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出局部起风团,瘙痒。 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只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或点,损害较深或宽,甚至向两侧扩展成块。局部发热,有压痛。 3.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通常持续8
发布于 2024-07-23 09:02
0评论
(1)潜伏期约10日(6~18天)。曾经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麻疹黏膜斑
发布于 2023-01-10 04:58
0评论
病因小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往往与多汗症伴发,常见于足跖和趾间部位,因细菌分解汗液产生臭味。大汗腺受内分泌的影响,在青春期才开始分泌活跃,故大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多在青春期出现,到老年可减轻或消失。由于细菌与大汗腺的分泌物发生作用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导致特殊臭味的形成。大汗腺导致的臭汗症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大多有家族史。 临床表现臭汗症多见于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
发布于 2024-05-05 23:57
0评论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
发布于 2024-05-03 08:02
0评论
病因眼睑有两种腺体,在睫毛根部的叫皮脂腺,其开口于毛囊;另一种靠近结膜面埋在睑板里的叫睑板腺,开口于睑缘。麦粒肿就是这两种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引起麦粒肿的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1.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邻近球结膜水肿。2.当脓液局限积聚时出现黄色脓头,外麦粒肿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现在皮肤面;内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表现在结膜面,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3.重者伴有耳
发布于 2024-07-20 05:1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