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21 20:06

  随着针对性检查技术的普及和相关认识的加深,胰腺疾病检出率日益提高。相关知识的缺乏使手术成为许多患者的无奈选择,部分患者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哪些病变需要手术?手术能否获益?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胰腺疾病种类、涉及的治疗手段繁多,不少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少数病变只有特定条件下需要手术干预。笔者将这些手术干预不能直接获益的变异和疾病分为以下几类:
  正常变异(n = 4)
  胰腺由腹胰、背胰融合而成,发育过程中的任何细微改变都可使胰腺形态、密度异于多数胰腺,如果没有非手术不可的合并症,通常都不需要手术。
  1、胰腺异常突起:相当常见,以胰腺头颈部异常突起最常见,胰尾增宽次之,胰体增宽者罕见,常被误认为“胰腺肿块”。CT、MRI平扫及增强图像上,该区域胰腺组织与其余胰腺组织密度/信号一致,且无胰管、胆管扩张等继发性异常。
  2、胰腺发育不良/发育不全:罕见,腹胰发育不良导致背胰旋转形成假性“胰头肿块”,背胰发育不良则形成粗短的胰腺,影像学鉴别要点与胰腺异常突起相仿。
  3、胰头增大:临床上并不少见,多数原因不明,部分患者为胰腺体尾部萎缩导致的胰头代偿性增大。影像学上,表现为胰头形态饱满,呈类球形或分叶状,异于常见的三角形,最大径>75px,但质地正常,也没有胆管、胰管病变,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4、环状胰腺:腹胰旋转不良时,可在十二指肠周围形成异位胰腺组织团块,影像学上表现为十二指肠外侧或四周有胰腺组织。如无合并十二指肠梗阻或胰腺炎、胰腺癌,则不需要手术。
  非肿瘤性疾病(n = 3)
  主要包括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炎性疾病。只要具备相应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知识,多数不难诊断。除个别严重的坏死性胰腺炎、活动性/急性血肿外,多数患者不需要外科治疗。
  1、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包括胰腺真性囊肿、多囊胰腺、胰腺囊性纤维化。
  2、代谢性疾病:血色病(多表现为肝脏含铁血黄素沉积,发生在胰腺者,十分罕见,表现为T1WI图像上,胰腺信号一致性减低,CT平扫,胰腺密度略增高)。
  3、炎性疾病: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多数为胆源性,患者通常只有淀粉酶升高,而无影像学异常,少数患者的胰腺形态饱满,T1WI信号减低,经内科保守治疗,多数患者能迅速恢复正常)、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胰腺不均匀脂肪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脓肿。
  良性肿瘤(n=3)
  特指那些不会恶变的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以胰腺脂肪瘤最常见(图16,胰腺实质内脂肪密度肿块,边缘清晰,形态欠规则,不会出现胆管/胰管扩张、梗阻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血管瘤、淋巴管瘤罕见。
  部分潜在恶性肿瘤(n=5)
  随着体检和影像知识的普及,这一类肿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由于具有恶性潜能,临床上多数选择手术,且占日常外科工作量的比例日益增高。
  这一类肿瘤总的发病率不低,但恶变率差别很大,即使恶变,其演变速度也比胰腺导管腺癌慢许多,从生物学行为上讲,本组肿瘤多归于“慢癌”范畴。
  考虑到病人年龄、病变部位、手术风险、恶变率等多种因素,并非每个患者都能通过手术获益。至少应与病人反复沟通,取得共识后,再择期手术。
  部分晚期胰腺恶性肿瘤(n=3)
  胰腺导管腺癌、胰腺转移癌、胰腺淋巴瘤等胰腺恶性肿瘤,如果伴有局部(血管、淋巴结、腹膜后间质、肾上腺、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想完整切除肿瘤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临床上,除部分患者可通过姑息手术获益外,多数选择放疗、化疗、中医等内科或辅助治疗。
  胰腺旁良性病变(n=11)
  胰腺毗邻复杂,加上解剖知识有限,临床上常将胰腺周围来源疾病误认为胰腺病变(尤以将胰腺旁淋巴结病变误认为胰腺肿瘤者,最为常见),其中比较常见的非肿瘤性病变主要有以下几类:
  1、胆管远端来源:先天性胆总管囊肿Ⅲ型、胆总管结石、胆管炎。
  2、小肠来源: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周围炎、十二指肠重复畸形、空肠(胰腺走行迂曲,被周围的空肠肠管填入,在横断面图像上形成“胰腺肿块”,连续图像或多平面重建像(MPR)上极易识别)。
  3、淋巴结来源: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巨淋巴结增生症。
  4、脾脏来源:副脾、胰尾内异位脾脏。
  5、间质来源:腹膜后纤维化。
  6、血管来源:门静脉/脾静脉瘤样扩张、脾动脉/胰-十二指肠动脉瘤。
  讨论
  临床上,可诊断为“胰腺肿块”的胰腺区域结构或病变约60余种 ,从病理、转归和能否获益角度分析,不少病变不需手术或手术受益有限,即便需要手术者(多为低度恶性或潜在恶性肿瘤),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和预后也与胰腺癌根治术有所不同。术前能否确诊是手术与否的基本前提。凭规范的影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经MDT讨论,多数“胰腺肿块”能确诊,对暂时不能确诊者,经定期随访、穿刺活检,也不难得出较准确的诊断。
  限于篇幅,本文无法就每种疾病的具体影像表现、诊断与鉴别标准一一展开,作为笔者经验体会,难免疏漏,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斧正。

哪些胰腺疾病不适合外科治疗相关文章
哪些胰腺癌患者适合海扶刀治疗? (1)不愿意手术切除者。 (2)手术不能切除者。 (3)患者一般情况还可以,预期生存期超过3个月者。 (4)肿瘤病灶可以通过机载超声清楚显示出来者。 (5)治疗超声能够安全到达肿瘤病灶者。 哪些患者不适合海扶刀治疗? (1)病灶不能通过超声清楚显示者:如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者,由于上腹腔结构被改变,所以超声不能清楚地显示病灶。 (2)胰腺手术后,手术野即在海扶刀治疗
发布于 2023-02-05 06:48
0评论
随着科学进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胰腺疾病诊断率逐年升高,一旦被诊断为胰腺占位(良性或者恶性),问题随之而来:这部分患者应该到什么样的医院去就诊最好?由于胰腺本身解剖位置的关系,胰腺手术是普外科甚至整个外科来说最大的手术,选择正确的医院至关重要。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标准是:某医疗机构每年可以做20台以上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率可以比较好的控制,而达不到这样标准的医疗机构是不被国外专
发布于 2023-02-02 12:07
0评论
随着科技进步及检查设备精密度的提高,胰腺疾病检出率也大大增加。由于胰腺本身结构及功能的特殊性,其手术治疗较其他脏器手术复杂、困难,术后并发症多,很多患者会有恐惧心理。那么其中哪些疾病是需要手术治疗,哪些可以继续观察,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可以更好的配合下一步治疗。现在我就把个人的一些看法与经验与大家交流,讨论。一、有绝对手术适应症:1、胰腺恶性疾病:主要包括胰腺导管腺癌,胰腺腺泡细胞癌,胰腺腺鳞癌
发布于 2023-02-02 11:47
0评论
1、吸烟:研究证实吸烟者的危险性与其吸烟程度成正比。2、饮食结构:高蛋白饮食如肉类、高热卡饮食如高碳水化合物都是与胰腺癌发病有关因素。动物实验证明高脂肪饮食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关。饮食结构中高纤维、水果和新鲜蔬菜的人群患胰腺癌较少。3、环境因素:与胰腺癌有关的职业是与化学物质和金属接触的工作。如β-萘胺和苯。4、遗传因素:近亲中有恶性胰腺肿瘤者的患病危险性较高。5、糖尿病:糖尿病人患胰腺癌的危险性比
发布于 2023-03-08 05:21
0评论
概述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而且治疗起来也非常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这种疾病出现以后,三成概率是非常低的死亡率非常的高是我们见过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现在通过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也非常的不见效,因为治愈的概率很低,这种疾病男性发病率比女性还要高那么出现了胰腺炎以后早期的症状有哪些呢?相信大家都应该要了解一下。 步骤/方法: 1、 出现了胰腺癌的这种疾病早期的症状常常是表现出腹部疼痛
发布于 2023-01-26 14:18
0评论
有胰腺外科中心的大型医院是胰腺癌患者诊治的首选。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经验丰富的胰腺外科专科医师,对胰腺癌诊断的正确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非专科医师。长海医院普三科(胰脾肝胆)外科于1989年成立胰腺外科专业组,20年中,现在年均开展各类胰腺手术500余例,在胰腺癌的外外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能力为可疑胰腺癌患者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诊治。现代影像学的进步足可以发现直径在1cm~2c
发布于 2023-02-19 18:46
0评论
自古以来在我们的思想中,糖尿病只能靠控制饮食和吃药治疗。其实,糖尿病如同其他疾病一样,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外科治疗。外科治疗糖尿病已经有近四十一年的历史了,国外此项手术已经非常成熟,手术治疗糖尿病是医生的一个意外发现,最初医生为了减肥美容将肥胖患者胃容积缩小,同时将肠道的走形作了一个小的税收调整,手术后患者的体重在半年内明显减轻,这是医生预料到的事,但是一个意外的发现使外科医生非常兴奋。那就是在
发布于 2022-12-03 03:01
0评论
胰腺癌概况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主要是手术、放疗、化疗。胰腺癌治疗也主要采取这些方法。胰腺癌被称为“癌症之王”,目前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发现已是晚期。一般,符合手术条件、有手术指征的病人,应该首选手术治疗。这是患者获得最好效果的方法。但手术仅限于比较早期的患者。有些病人本身病情不符合手术切除,因出现了黄疸梗阻、胃肠道梗阻等急性并发症,也可以通过手术来解决。姑息性手术主要用于晚期解除
发布于 2023-03-18 11:11
0评论
胰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主要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来控制血糖,分泌胆囊收缩素、胃泌素等调节消化;又是重要的外分泌器官,主要分泌含胰酶的胰液来消化食物,所以胰腺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而胰腺位于腹腔的最深面,所以胰腺一旦长了肿瘤,往往症状不明显,早期不易被发现。及至出现腰背痛、消瘦等症状时,大部分病人已属于晚期。以至于手术切除率很低,甚至曾经小于20%。即便切除之后,也比较容易复发转移
发布于 2023-03-13 01:56
0评论
1、什么是ERCP?ERCP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经内镜操作孔道插入一造影导管,并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内,注入造影剂,若胰管及胆管同时显影或先后显影称为ERCP。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ERCP已由起初以单纯造影诊断为主,逐渐发展到当今造影与细胞学、组织学、胰液和胆汁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基因诊断相结合的现代诊断技术;在治疗性ERCP方面也有飞速发展,包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
发布于 2023-03-17 17:3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