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近期指出焦虑渐成普遍心态。这是以社会学的眼光看待目前的现状。焦虑的出现是应激性心身反应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随时随地都有触发焦虑之源,使这种情绪变得更为复杂和重要。如何避免社会群体焦虑,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我认为应该从个人的现状着手。越来越多的人被焦虑所困扰,也引发了不少急性焦虑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先介绍一个我身边的案例。那还是2003年SARS肆虐之时,不少高校发出通知:为了预防感染,减少学生外出必须留校。有一个同学思念双亲心切,偷偷翻墙回家。他那位觉悟很高的父亲相当生气,指令他立刻回校。他当然没有听从,一向体健的父亲极其担心儿子的叛逆,两人争执中,父亲出现胸痛持续发作,随即就医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经过及时的再灌注治疗渡过危险期。事后分析未有找出他的危险因素。
这样的事件也不罕见,当然也会有严重后果。近期报道某通信公司总经理在某项检查过程时猝死。一位熟悉该总经理的人士称:“压力过大,责任过大。他原来没有心脏病史,现在诊断为心脏病突发。”由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我们目前过度重视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酗酒、缺少运动、每日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这些危险因素的同时,其实我们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过度紧张或者说精神应激。
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关于“喜怒忧思悲惊恐”七情之说就包含着与焦虑相应的情绪状态。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他的著作多从易理,五运六气、脏腑阴阳气血的理论来阐发经文蕴义,启迪后人。其代表作《类经》中就说道“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也就是说情志异常诱发或加重心脏疾病。
现代医学也证实精神应激增加心血管危险,这是一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精神应激引起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增加心肌需氧量,加重心肌缺血。精神应激也可引起冠脉痉挛,尤其是粥样硬化的冠脉,因此也可以影响心肌供血。急性应激一直被认为是冠脉事件的危险因素。晚近,人们认识到工作相关应激也是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工作相关应激包括两个部分:工作紧张(工作需求高、个人控制点低)和付出-酬劳不平衡(更反映了工作环境中经济学因素。在欧洲人和日本人中这两部分应激均与心肌梗死和卒中危险增加1倍有关。所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传统观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目前已转变为现代观点“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活跃-斑块结构与稳定性”,其机制是心理应激通过炎症反应触发ACS发生。
所以说有以下性格特征(内向、敏感、紧张、追求完美、胆小、暗示性重、自我中心强、情绪不稳定、心理可塑性差)的人,如果面对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刺激下(1.(非)医源性不良暗示;2.亲朋好友死于心脏疾病;3.重大生活事件打击;4人际关系紧张;5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巨大压力;6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7社会适应不良;8情感方面的挫折。)更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脏疾病。
古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然解除情绪应激不单单是杜康解决那么简单。明末清初的大戏剧家李渔在《止忧》一文中所提的止忧五法不妨可以借鉴。“一曰谦以省过,二曰勤以砺身,三曰俭以储费,四曰恕以息争,五曰宽以弥谤。率此而行,则忧之大者可小,小者可无。”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