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增长,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已然成为威胁老年男性生命健康的重大“杀手”。随着社会各界对前列腺癌相关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这个新名词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对PSA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了不少前列腺癌诊治方面的误区,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PSA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英文简称,它是迄今为止在前列腺癌诊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肿瘤指标。多数情况下,当患者得了前列腺癌以后,血液里的PSA就会升高(正常值是4ng/ml),而当前列腺癌得到有效的治疗,PSA水平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PSA既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工具,又是检测前列腺癌治疗效果的良好指标。
PSA的检测是通过抽血进行的,一般当天就能得到结果,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抽血前是否进食也不影响检查结果。这项检查最早在1994年就在国内开始临床使用了,时至今日,很多单位的50岁以上员工年度体检中也加入了这项指标。随着PSA临床使用的日趋广泛,面对自己的PSA检查结果该如何解读?临床工作中,我们总结了两大“误区”非常值得注意。
误区一、警惕不足,延误时机
同许多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前列腺癌需要早期确诊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早期前列腺癌进行根治手术或者放疗,5年的总生存率可以接近100%;而一旦到了晚期,5年的生存率只有28%。PSA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正是由于有了PSA这个检测项目,国内早期前列腺癌的确诊率已经有了十足的提高。
在很多欠发达的城市和地区,PSA还没有成为一项常规的体检项目,这就需要人们了解这项检查的重要性,一旦到了适合的年龄(50-55岁以上),每位男士都应该去医院做一下这个检查。一旦检查PSA的数值超过正常(4ng/ml),必须到正规的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断排除前列腺癌。
令我们临床医生感到遗憾的是,即便是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很多前列腺癌患者确诊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全国的数据显示这一比例甚至高达50%)。而且,这其中一些患者甚至在2-3年前已经发现自己的PSA升高了,只是自认为“我排尿没有任何问题呀,肯定没关系的”,因此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PSA高到了“吓人”的程度(几十甚至上百),才被家里的亲属带来就诊,怎奈此时已经丧失了前列腺癌的最佳治疗时期。这样的事情在临床工作中几乎天天能碰到,充分显示了我们对前列腺癌的科普教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误区二、过度惊扰,草木皆兵
与第一个误区相反,也有些患者过于看重PSA检测的结果,被一次异常的PSA检查数值弄得忧心忡忡,从头脑里错误的把“PSA升高”跟“前列腺癌”划上等号,结果导致了整天心神不定,甚至出现全身不适的症状。
PSA升高就能确诊前列腺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前列腺癌一定要通过“前列腺穿刺”找到癌细胞才能确定。事实上,当PSA位于4-20 ng/ml这个区间的时候,前列腺穿刺发现癌细胞的阳性率只有20-30%,即便是我们开展的新型靶向穿刺等技术,阳性率也仅在40%左右。
很多患者的PSA升高并非由前列腺癌造成,比如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前列腺的炎症等情况也会引起PSA的升高。当单次测定PSA发现升高以后,最好的处理方案就是带着检查结果,尽快到正规医院的泌尿外科就诊。医生会有更多的办法帮你来确定PSA升高的原因,千万不要自己担心害怕,甚至讳疾忌医,这样只能增加自己和家人的心理负担,对健康百害而无一利。
总之,对于前列腺癌这个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毫无争议的,但对于PSA这项检查,一定要注意:既不可放松警惕、听之任之,也不要过度惊扰,承受无谓的担心疑虑。只有在泌尿外科专家的帮助下,才能对自己的PSA检查结果给以最准确的解读,这才是正确对待PSA检测的方法。此外,临床科学家们也在不懈地努力,试图寻找到前列腺癌更好的诊断指标和策略,比如我们团队前期发现的融合基因、SNP等一些新型指标,在初期的临床应用中已经展示出很好的辅助效果,使得PSA指标意义的解读更加精准,在不久的未来,相信这样的新型诊断策略一定会给前列腺癌患者带来巨大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