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07 07:16

下肢缺血性疾病,又称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PAOD)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和房颤、风湿性心脏病等引起的急性动脉栓塞等,其中尤以ASO最为常见。PAO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凶险疾病。据统计,有间歇性跛行的PAOD患者5 年内的死亡率可高达50%,而有严重肢体缺血(CLI)表现者更可高达70%。因此, PAOD的治疗目标就是要尽可能恢复闭塞动脉的血流,以达到缓解症状、挽救肢体的目的。以往,下肢动脉重建的方法主要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为代表的血管腔内技术日益成熟,在PAOD治疗方面应用日趋广泛,并由此带来了PAOD治疗理念和方法上的一系列革命性变化。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包俊敏

1.腔内治疗日益成为PAOD治疗的首选。血管腔内治疗多可在局部麻醉下穿刺完成,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反复进行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目前治疗PAOD的理念已从追求血管通畅率发展为追求症状改善率和保肢率。因此,对大多数PAOD病变都应尽可能地先作腔内治疗的尝试。这是符合当今外科治疗微创化、腔内化之大势的。

2.腔内治疗PAOD的适应证大大拓展。仅仅是在2000年,国际共认的腔内治疗适应证是TASC分型中的A型病变和B型病变,即以髂动脉和股动脉的短段病变为主。现在,随着内膜下成形等技术的应用,超过10cm的长段闭塞也完全可以通过腔内技术进行开通。同时,腔内治疗的应用已经突破了膝关节平面,拓展到了小腿动脉甚至于踝、足部的细小动脉分支。这就使得腔内治疗PAOD的适应证有了很大拓展。

3.传统手术与腔内治疗相结合。倡导血管腔内治疗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手术。对腔内治疗失败或病变过长不适合腔内治疗的患者,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同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将腔内治疗与外科手术结合应用。如髂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同时伴有股动脉的长段闭塞,传统手术需开腹做主-股-N动脉的旁路术,而如果将腔内治疗和旁路手术联合应用,即髂动脉段行PTA加支架术,股动脉段行股-N旁路术,则可大大简化手术,减少手术创伤。

4.多种腔内治疗手段综合应用。1964年Charles Dotter首开血管腔内治疗的先河。1974 年Andreas Gruntzig首先使用球囊扩张术,从而奠定了PTA治疗的基础。1985年Julio Palmaz发明了金属支架,进而有效提高了血管腔内治疗的疗效。随着镍钛支架、覆膜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小外径高压球囊等新器具的相继发展应用,腔内治疗的手段日渐丰富。目前的血管腔内治疗已从单纯的球囊扩张,发展为融球囊扩张、支架成形、动脉内溶栓、双腔Fogarty导管取栓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根据不同的病变情况结合应用,进而提高疗效、改善长期通畅率。

5.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成为治疗热点。糖尿病的足部病变(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为主)、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糖尿病特有的足部病变。以往,人们普遍认为糖尿病足的血管病变都发生于肢体末端的微小血管。近年来,随着血管诊治技术的提高,人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位于踝关节以上的动脉,这部分血管病变是完全有机会应用血管腔内技术或外科手术来治疗的。腔内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应用微导丝、小球囊对狭窄或闭塞的小腿动脉进行开通、扩张,必要时也可以置入小口径的支架。目前已有外径仅2.8F、球囊口径2mm、长度120mm的非顺应性高压球囊,可以对小腿动脉乃至踝部、足部的细小动脉进行扩张治疗,为糖尿病性动脉闭塞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血管腔内治疗助下肢缺血病人走得更远更好相关文章
很多人尤其是老年朋友出现腿脚发冷、无力的症状,常常被误以为是老年人对寒冷的调节功能差而被忽视,甚至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痛风、缺钙等。其实很多腿脚发冷、无力的病人是由于下肢缺血引起的。 医生提醒,腿脚发冷要防下肢缺血,必要时做一些检查。而突发的下肢发冷疼痛,须高度警惕急性动脉栓塞或闭塞的可能。如果误诊而错过了治疗时机,肢体就会由于缺血时间太长导致坏死,需要截肢。 缺血也会导致腿冷无力 患者蔡老伯
发布于 2023-02-13 04:11
0评论
糖尿病足病的高危因素之——下肢缺血糖尿病足病的危险性在于发生溃疡或感染时,伤口难以短期内愈合,处理不及时,极易发生坏死。对于糖尿病患者足存在的高危因素,如足缺血、畸形、老茧等的早期积极处理,可以降低溃疡发生的可能性。当您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1、双足、双下肢发凉,即使是夏天也要盖毛巾被等,冬天时更明显。2、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走路后、尤其走远路(超过两站路)出现小腿肚痛(即腓肠肌痛
发布于 2023-01-30 20:37
0评论
人体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运送至身体各个部位的通道。由于动脉内壁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可以造成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堵塞,这个过程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由此导致动脉缺血。当人体腿部肌肉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后,活动时可感觉腿部乏力、酸胀及疼痛,这称为下肢动脉缺血,医学上定义为“下肢动脉闭塞症”。有时动脉管壁上斑块的表面会发生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可以阻塞远端小血管,导致腿部突然的疼痛、麻木
发布于 2023-01-11 03:01
0评论
糖尿病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发病因素,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主要累及膝下动脉,为多节段弥漫性病变,病情严重,重症下肢缺血的发病率和截肢率均较高。膝下动脉的再通对糖尿病性重症肢体缺血具有非常关键的治疗作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多累及较远端动脉,口径较细,传统的治疗观点认为血管重建手术风险较大,长期通畅率低,因此多采用药物治疗。但是随着血管腔内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如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切割球囊、小外径
发布于 2023-01-27 01:32
0评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国际上最新的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在局麻下抽取一定量的自体骨髓,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一种在缺血环境中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原始细胞),然后再将其注射到缺血得下肢肌肉内,使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增生,增加侧支循环以达到治疗患肢缺血的目的。此种方法治疗一周后即有明显的止痛效果,大约一个月后新生血管形成,肢体供血状态改善。自体细胞移植无明显不良反应
发布于 2022-11-28 15:31
0评论
CEC血管腔内技术 第一章血管造影技术 第一节动脉造影    动脉造影包括造影剂的注射和图像序列的采集。注射造影剂后,应该在造影剂到达靶血管前就开始采集图像。开始采集图象后,应当嘱患者保持静止不动以防止出现伪影。造影剂的注射量根据术者对靶血管流量、流速估计进行调整。在管径较大的血管内,需要选择短时间内打出足够剂量造影剂的造影导管。在管径较小的血管内,单孔的选择性导管即可。在阻力较高的血管内
发布于 2023-01-04 20:56
0评论
根据临床上对血管瘤患者的观察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幼儿是血管瘤疾病的高发人群,多在婴儿出生即可发现,有的发病不明显,到出生后的一周左右即可显现出来。专家表示:在新生婴儿当中,早产生儿,低体重婴儿更容易得血管瘤,所以,这类家长们更要引起重视。 早产儿更容易得血管瘤 大多数学者认为:血管瘤是胚胎内部分将发育为血管的组织,未能和正常发育中的血管瘤系统相连结,而单独留在较浅表层的皮肤上。在婴儿出生后,这些走
发布于 2023-09-27 00:57
0评论
下肢严重缺血昼夜疼痛,抱膝而坐,不能行走,是目前下肢血管病变中截肢率最高的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虽然有很多手术方法,但疗效均不十分满意。而这类疾病亦是当前血管外科界的一大难题。我科在过去的原位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基础上,近期又对2例下肢严重缺血濒临截肢的患者进行了间置人工血管(局麻下)加原位大隐静脉一期祛瓣膜静脉动脉化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典
发布于 2022-12-10 08:37
0评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周围动脉血管疾病(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AD)的发病率日趋增多,特别是在高热量饮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的人群中多发。在大于70岁的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70%。多数PAD是无症状的,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limbischemia,CLI)特指PAD中具有最严重症状者,即出现静息痛、肢端溃疡、坏疽等,病程持续至少2-4
发布于 2023-02-15 04:17
0评论
老李是个老烟民了,每天都要抽一包红双喜烟,然而,从去年9月份开始,他发现自己的两条小腿时常有抽筋的现象,走路稍微远一点腿就痛,左边比右边严重,于是他开始自行补钙,平时还常常出去晒太阳,但是症状还是存在。最近逛世博园,还没走到500米,腿痛明显,一定要休息一会儿才能再走,而且只能一瘸一拐的行走。起初他以为自己走路走多了,腿脚酸痛而已,后来发现不走路的时候两条腿都有疼痛感,而且小腿与脚发凉,还有些麻
发布于 2023-03-26 20:4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