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17 22:01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1980年在全国14省市调查糖尿病患病率为0.8%,2002年上升到4.5%,2007-2008年为9.7%,最近2013年调查发现,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总体患病率为 11.6%;同时糖尿病的后备军-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 50.1%: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大流行,这些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风及慢性肾病等,将给国家、社会、个人带来相当沉重的负担。为什么糖尿病患病率会在这么短短的十几年里迅速增加,这其中既有饮食结构改变造成总热量摄入增加、又包括城市、城镇化带来的体力活动减少,同时老龄化、肥胖等因素都参与其中,但是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心理因素对糖尿病发生,甚至并发症发生发展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大家是否还记得《中国达人秀》里有一个四老天鹅组合,他们都是晚期肿瘤患者,但是乐观的心态让他们能笑对人生,他们虽然身体有疾病,但是他们是健康的;与此相反,我们经常能看到那些所谓公众人物,他们外表光鲜,但是吸毒、酒驾、裸照、出轨的新闻却不绝于耳,他们并不缺乏物质上的享受,只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二、心理因素与血糖控制。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昨夜失眠,今天去检测血糖就要比平时高一些;这段时间工作紧张,或者生活中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血糖就控制得不好。这在医学上来说是有道理的,人体内存在一个精密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从而就会影响到血糖控制。
  当人处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加重胰岛素抵抗,因而血糖就不稳定。
  三、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一)焦虑心理: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在刚开始时得知糖尿病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时,容易出现焦虑心理,甚至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状态,常表现为失眠、烦躁、情绪低落等消极情绪。
  (二)放弃心理: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对饮食、运动治疗都不坚持,有的病人治疗刚有好转就不再坚持服药或控制饮食。这类病人缺乏积极配合治疗的心理,对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三)抑郁心理: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心、脑、肾、眼等相关慢性并发症发生,会使产生明显负性情绪,长此以往会导致抑郁、悲观。而长期抑郁心理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应激激素分泌增加,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四、糖尿病患者如何让调整心理?

       一是正视现实:既然发生糖尿病,应该正视现实,与医生积极配合,制定好自己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方案,多看相关科普书籍同时积极参加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只有对自己疾病更多了解,才不会畏惧或害怕。
  二是合理宣泄:消极情绪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我们能像水库泄洪那样,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将其释放出去,则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正视现实同时,有意识地找知心朋友诉诉苦、参加群体性活动、跳跳广场舞都是很好的宣泄情绪方式。
  三是学会放弃:古人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糖尿病治疗基石是饮食控制加体育锻炼,这就意味着必须和原来的生活方式说再见,放弃山珍海味,放弃烟酒等嗜好,增加运动量,有舍才有得。
  四是树立信心:糖尿病是慢性病,现在虽然不能根治,但是可防可控,糖尿病患者应该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做好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准备,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要与医生积极配合。
  我们常说糖尿病患者长期控制血糖,需要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齐头并进,共同发挥作用,但千万不要忘了心理治疗,她贯穿糖尿病预防、治疗、控制等各个方面,是我们血糖控制的“第六架马车”、健康生活,从“心”开始。

糖尿病患者心理治疗相关文章
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因为血糖高而住院治疗,血糖高如果及时得不到控制的话,很容易引起糖尿病的发生,而且患者常常会出现体重下降,典型的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有些人对这这种疾病并不了解, 一、糖尿病引发情绪障碍的发生率 糖尿病患者需要承受终生患病、反复血糖检测、长期胰岛素注射、食物限制、严重并发症等造成的长期压力,容易出现负性情绪;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紊乱、失眠以及不
发布于 2023-03-11 18:03
0评论
糖尿病发病率很高,常常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糖尿病患者没有合理饮食做基础的降糖治疗本身,也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不管其技术如何发展也是如此。因此常有的陪伴也是身边的人应该做到的。 一、糖尿病引发情绪障碍的发生率 糖尿病患者需要承受终生患病、反复血糖检测、长期胰岛素注射、食物限制、严重并发症等造成的长期压力,容易出现负性情绪;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紊乱、失眠
发布于 2024-11-21 13:48
0评论
糖尿病发病率很高,常常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糖尿病患者没有合理饮食做基础的降糖治疗本身,也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不管其技术如何发展也是如此。因此常有的陪伴也是身边的人应该做到的。 一、糖尿病引发情绪障碍的发生率 糖尿病患者需要承受终生患病、反复血糖检测、长期胰岛素注射、食物限制、严重并发症等造成的长期压力,容易出现负性情绪;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紊乱、失眠
发布于 2025-01-01 10:30
0评论
1、烦躁不安情绪。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不多,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能药到病除。可是“血糖一直居高不下”,心里就出现了急躁情绪——“像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于是陷入苦恼和烦闷之中。但这对疾病的治疗不利。 2、不能接受现实的情绪。该患者得了糖尿病后,无法接受“每天还要坚持测血糖,打胰岛素”的现实。未能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忍不住要发脾气”,急躁易怒,遇人遇事
发布于 2023-04-28 19:41
0评论
摄取正确糖类 糖类的摄取是为提供热量,维持代谢正常,并避免酮体产生。孕妇不应误以为不吃淀粉类可控制血糖或体重,而完全不吃饭。另外,患者应尽量避免加有蔗糖、砂糖、果糖、葡萄糖、冰糖、蜂蜜等含糖饮料及甜食,并防止引发餐后血糖快速的增加。多数孕妇糖尿病患者早晨的血糖值较高,因此早餐淀粉类食物的含量必须较少。如果在孕前已摄取足够营养,则妊娠初期不需增加蛋白质摄取量,妊娠中期、后期每天需增加蛋白质的量各为
发布于 2023-02-14 19:01
0评论
教科书中的术前准备有一条,“心理准备”,当时读书时没有好好理解,觉得多余。工作以来遇到了一些事,使得我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心理准备,尤其是肿瘤患者。肿瘤患者入院,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多数人心理急躁焦虑,担心是恶性,又抱有不是恶性的侥幸心理。所以会显得很着急,需要家人及医护给予恰当的解释,心理上要准备好。对于医生我们对这类患者言之过轻,患者术后治疗后的反差大,患者会发生一些非医疗的意外,造成患者及家属的
发布于 2022-10-24 06:59
0评论
现代化都市,沉重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让人们的情绪时刻处于浮躁的边缘,而白癜风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人的情绪的不稳定和心情郁闷,这也是近年来越来越的人患上白癜风的原因。作为白癜风患者,白癜风给患者带来的形象的影响或多或少的都会让白癜风患者有一定的心理疾病,所以白癜风患者的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白癜风患者有什么心理疗法? 1.用适当的方式发泄 白癜风患者可以向知心的人直率的诉说苦衷,宣泄情绪,甚至悲痛
发布于 2023-01-08 21:58
0评论
概述 三叉神经根的位置:三叉神经根位于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三叉神经(n.trigminus)为混合神经,是粗大的脑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三叉神经痛”有时也被称为“脸痛”,是致病因子使三叉神经脱髓鞘而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所致而引发的神经剧烈疼痛。医治三叉神经痛不但要减轻病人身体上所承受的苦楚,还应适时地进行心思保健。 步骤/方法: 1、 一、疼痛护理 评估
发布于 2023-01-23 21:06
0评论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目前,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化疗、放疗、介入、免疫和中医药治疗为主。由于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关系密切,因此,在对恶性肿瘤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将心理治疗与康复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愈率和生存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及临床表现恶性肿瘤一旦被确诊,病人往往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而丧
发布于 2023-03-20 03:51
0评论
1、行为转移:把情绪化为行动的力量,即把低落的情绪转变为从事科学、文化、学习、工作、艺术包括习字、画画、体育的力量。 2、自我控制:开展太极拳类体育活动,用自我调控法控制情绪,用心理过程来影响生理过程,从而达到松弛入静的效果,以此解除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3、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去,协调的工作、幽默的语言、恰如其分的玩笑、与同事相处十分融洽的环境等。 4、释放法:让患者
发布于 2024-12-05 03:3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