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简介
性激素与人类常见的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例如有女性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以及男性的前列腺癌等。
最初,1896年一个叫Beaston的人发现乳腺癌患者被切除卵巢后肿瘤缩小,1941年Huggings发现前列腺癌患者切除睾丸后肿瘤退缩,由此发现激素水平与肿瘤之间存在相关性。
同样,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证实人体的激素如一些生长因子,会刺激组织的上皮细胞生长、分化。如果生长分化过度,就会增加肿瘤发生的危险性,例如:一些组织器官如果没有激素的刺激,就不会发生肿瘤。例如,去除睾丸的男人不会发生前列腺癌。对于激素依赖性的组织器官,性激素是其生长和维持细胞活性的必要物质。
乳腺癌
乳腺癌流行病学与激素的关系
乳腺癌具有年龄特异性以及地区差异性,例如:西方国家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西方国家。对于那些经济条件逐渐变好,饮食发生改变的国家,其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也随之显著升高。
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女性生殖系统发生一些改变会成为乳腺癌的一种危险因素,例如:
1、对于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初潮年龄的提前,第一胎的晚生,生产次数的减少,绝经年龄的推迟。这些危险因素都与女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的影响密切相关。
2、乳腺癌发生率减少与外科手术引起的绝经有关,例如卵巢的切除会引起绝经,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
3、此外,对于绝经后的女性,若体内内源性的雌激素升高或是因服药引起的外源性雌激素升高,她们乳腺癌的发病率会升高。目前认为用激素替代疗法会增加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这些肿瘤主要是雌激素受体阳性以及对激素替代疗法非常敏感的肿瘤。此外,对于年龄在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单一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但是雌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一起使用就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
所以说,性激素只能解释部分乳腺癌发生。此外个体差异,即个人体重和身高对乳腺癌地域性发生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对于那些从非西方国家移民到西方国家的女性而言,她们乳腺癌的发生基本上是归因于很多非遗传因素,例如:
1、对于第二代、第三代移民到美国的亚洲女性,她们乳腺癌的发生率相对于本土女性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产生的原因是她们在未成年的时候或是成年后期移民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或者缺乏运动、或是因为西方女性思想的解放使得她们生育期过晚所致。
2、流行病学又一研究发现,女性第一次妊娠的时间较早会使乳腺组织得到完全性的分化,对女性是有好处的。一般女性从乳腺发育、增殖到乳腺的完全分化,这个时间越长越容易增加乳腺癌的易感性和患病风险。所以,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与这个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与从女性青春期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期到妊娠引起的乳腺完全分化的时间长短有关。
乳腺癌的防治
因为大量的乳腺癌患者都是激素依赖性的,因此我们防治乳腺的概念就是应用雌激素拮抗剂或者抑制雌激素的合成。
1、因为目前知道了人体内的雌激素是如何生成的,于是人类就研发出了很多雌激素的拮抗剂,例如他莫昔芬,或者雷洛昔芬。一些较大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乳腺癌高危女性预防性的使用雌激素拮抗剂(他莫昔芬或雷洛昔芬)都会使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发生率降低。另外,临床试验也证明绝经后女性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使雌激素生成减少,同样会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但是,目前尚未用于大规模的高危人群预防。
2、目前还没有临床试验可以证实使用妊娠相关的激素使得女性的乳腺完全分化成熟,而动物实验可以使用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但是,这样很有可能使情况更复杂,因为人类只有在一个完整的妊娠周期下乳腺才会完全分化成熟,从而达到防止乳腺癌的作用,而中间如果发生自发性或人工性的流产,妊娠中断,就不会达到预防乳腺癌的作用。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会在妊娠的第一个月释放最多。
3、迄今,所有使用改变女性营养饮食习惯的方法都没有成功地降低乳腺癌患病的危险性。也许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家们会从更详细的人群亚组中发现哪一类人会从特定的饮食习惯中获益。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目前是绝经期女性最为常见的妇科肿瘤。子宫内膜癌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各不相同,发病率最高是毕加索人。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例如月经初潮的早龄化、绝经年龄推后、女性未经产等,以及一些直接与雌激素含量升高的相关因素,例如肥胖症或多囊卵巢综合症等:
1、女性体重指数(BMI)>30,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女性BMI<25的3倍。
2、成年女性体重超标 >20公斤,明显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
3、糖尿病、高血压也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危险性,而吸烟、低脂饮食、运动会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产生的原因很可能是间接影响了体内雌激素的水平。
目前专家认为肥胖与Ⅰ型子宫内膜癌密切相关,而Ⅰ型子宫内膜癌正是雌激素依赖性,此型占子宫内膜癌人群的80%。
对于绝经后的女性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会明显升高患子宫内膜癌危险性,但是如果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 孕激素治疗,就不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患病危险,因为孕激素能够保护子宫内膜。目前孕激素可以通过阴道给药或直接的通过子宫内膜途径给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防护办法被认为很有前景,即在子宫内可放一个微小的装置,它能够定期释放孕激素并且能持续很多年。
前列腺癌
流行病学与激素的关系
目前流行病学已证实前列腺癌与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和营养健康,以及生活方式、基因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目前发现遗传性的前列腺癌易感基因与炎症发生有关,这就说明感染和炎症可以导致前列腺肿瘤早期的发展。
前列腺癌的预防
目前针对前列腺癌化学性预防的临床试验使用的是一种叫做非那雄胺的物质,它的化学本质是5α-还原酶抑制剂,可以使雄性激素转换成双氢睾酮(DHT)。目前已证实非那雄胺可以阻止或者延迟前列腺癌患者血浆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表达,使其表达量<3ng/ml。
结论
目前肿瘤的预防可以通过对人体内激素水平的控制,这仍然是个有趣的研究方向。在乳腺癌领域中,医生通过对高危人群使用药物来干扰雌激素的生物合成,影响其代谢,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积极的预防作用。
而对于子宫内膜癌和前列腺癌,目前相似的临床试验较少。因缺乏特异性的激素控制以及对饮食水平的干扰,所以目前这两种疾病的预防研究还在深入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