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4 14:11

  看到鲜红的血,我们通常会有点害怕。鲜红的血总是让人联想到生命、受伤和死亡。其实并不是所有动物的血都是红色的,比如虾的血液是青色的,蚯蚓的血是玫瑰红的, 有种蜗牛的血是透明的,螳螂的血是绿色的,海里有一种叫做“鲎”的奇怪的动物,血居然是蓝色的,当然,地球人中应该不会有蓝血人的存在。我们人类血液是红色的原因是因为血液里中含有大量主要成分是铁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氧量多时血液呈鲜红色(动脉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红色(静脉血),血浆主要成分是水,因为含少量胆红素,所以看上去呈透明淡黄色。人类的血型最常见的分型办法可分A型、B型、AB型及O型,输血原则上只能在同种血型之间并经过配对实验后才能进行,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凝血反应而致命。

  我们每个人体内有多少血,而出血多少就会给人体带来危险呢?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一个体重约65公斤的人,体内全部的血液大概是5公斤,健康人一次失血500毫升以下一般没有多大问题,急性出血超过1000毫升,身体就会出现明显不适,超过1500-2000毫升,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了。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8―9天。但人体会不断生产新的血细胞来补充。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抵御炎症,参与体内免疫发生过程,血小板主要在体内发挥止血功能,而任何一处出现问题,就会引发血液系统疾病。

  除了外伤出血我们要到医院急诊去紧急处理外,还有一些血液系统的疾病我们通常要到医院的血液科去看病,最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是贫血,不过光贫血就分为青春期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等等,要经过一系列的检查确诊后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治疗才有用。另外还有被称为“血癌”的白血病,人类的各种癌症中,白血病是为数不多的好发于小孩和青少年而不是老年人的。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类型的白血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经过及时治疗已经可以被医生完全控制了。

  在热闹的公共场所,我们经常见到采血车的身影,他们是流动的生命,从读大学开始,我们就开始组织义务献血,很多人会说,我们献的血都到哪里去了,献血到底会不会伤害身体呢?为什么献血是无偿的,而输血却需要交钱呢?

  我们献的血都集中到中心血站,由血站工作人员对血液进行再次检测,不合格的血液要淘汰掉,健康的血液再进行分离,分别制备成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成分血,还有部分作为新鲜血专门救治危重病人。所以现代医院里不可能出现电视上那种挽起袖子直接献血给要抢救的病人――即便战场上也不会。而血液的检测、分离、贮存等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所以输血的时候回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如果你过去献过血或者家属献过血就可以免费使用一定量的血制品哦。

  适量献血不会伤害身体健康,一次献血200至400毫升,占血液总量的10%以下,对身体基本没有影响,反而有不少好处。因为人出生以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刺激“沉睡的”骨髓造血组织重新动员起来,大量制造血细胞,所以献血可以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提高造血功能。献血还可以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因为献血后我们会通过饮水迅速填充了血容量,血液稀释后,血脂等降低了,血粘度也降低了。坚持长期适量献血,正如定期给我们的循环系统清淤一样,可以让我们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无偿献血更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体现,充分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健康的时候我们献血帮助别人,当我们需要用血的时候才不会无血可用。

  为什么有的人献完血后短期内会感觉疲劳、抵抗力降低?部分人还有心慌、头昏的现象?这是因为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和免疫细胞,输血后这些细胞的补充还需要一定时间。有些人平常缺乏锻炼或者身体过分敏感,一旦失去部分血液,身体就出现快速动员,但更多的是心理作用――晕血,所以献血后部分人会有一定不适,但是经过快速的调整,身体的不适感会迅速消失。

  由此可见,我们平常如果受了伤,身体表面擦破、划伤出血或者流鼻血,一般只有几毫升或者几十毫升,对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出血不止,那可能就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去医院是必然的选择,但止血可不能等着医生处理,自己拿干净的纸巾压住伤口是最简单有效的止血办法,只要不是大的血管破裂,其实压迫一会儿后出血都会自己停止,去医院更多的目的只是处理伤口。至于其余的加压包扎、止血带止血等办法过于专业,而且用的不好反而对人体有损害,这里就不介绍了。而人体内脏的出血、骨折后的出血由于量难以直接估计,又难以通过压迫来止血,反而需要由医生观察、检查和及时治疗。

我们的血液和输血都是怎样的呢?相关文章
门诊当中,偶尔会遇到一个乙肝或者丙肝的病人,他们之前没有乙肝或者丙肝病史,但是有过手术或者输血史,经排除也没有其他的传染途径,他们就会询问,输血怎么会感染这样的病?难道医院给输的血有问题,血液之前没有做过检测吗?外伤、生孩子、手术等等情况都需要输血或其他血液制品。医院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都是经过严格检查化验的,会保证其安全性,这一点是我们不容置疑的。但我们是否就要放松警惕?其实不然,只有在必需情况下
发布于 2022-09-25 00:42
0评论
概述 我是一个医学生。以前就觉得医生是很神圣的职业,所以后来就选择当一名医生了。身为一名医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都是要实打实的。我本人对心血管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因为我知道,心血管疾病是夺取人类生命的第一大杀手。对于心血管方面,有很多是血液的,而且身为一个医学生,要知道基础的心脏血液循环是怎样的。因为,要知道基础的人体结构,知道正常的是怎样的,才有对比知道不正常的是怎样的。我很感兴趣的是心脏血液
发布于 2024-05-01 15:27
0评论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如果需要输血,血源相对其它血型来说可能会较多。但AB血型也并不是万能受血者。AB血型人的血清中虽不含有抗A抗B抗体,但其红细胞内含A.B.抗原。如果输用其他血型血时,极易引起输血反应。所以,AB血型不能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 O型血并不是万能血,那种认为O型血是万能血的陈旧观念应该摒弃。因为O型血红
发布于 2024-05-21 03:43
0评论
概述 对于早产儿来说,因为在母亲的体内吸收的营养不足,所以会出现贫血的情况,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有的家长就会选择用输血的方式。 步骤/方法: 1、 第一就是给宝宝输血,首先是一定要注意供血者的健康的状况的,对血液的要求是有没有疾病,或者是有没有遗传性疾病,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否则的话,输入对宝宝不适的血液,那么反而有害。 2、 第二就是因为早产儿体内的铁元素的储备不足,才会出现输血的情况,所
发布于 2023-07-31 00:12
0评论
卫生部要求,三级综合医院自体输血比例要达到20%。然而,我国目前自体输血比例很低,仅占1%左右。而在欧美许多国家,普遍推行自体输血手术,自体输血约占全部用血量的20%至40%,美国、澳大利亚更是达60%以上。在日本,择期手术病人80%以上的病人会在术前自备2至3个单位自体血液,手术时自己给自己输血。误区一:输别人的血浆可“补”自己血浆可提供各种血浆蛋白,包括抗体、凝血因子等,因此对提高血浆蛋白水
发布于 2023-03-16 08:06
0评论
近年来虽然我国自愿无偿献血人员在增加,但在一些大城市每年酷暑(7-8月)和严冬(12月到来年2月)时节者会发生季节性“血荒”,而冬夏季往往是骨科脊柱矫形手术的高峰期。为了达成合理用血,无血医疗的目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积极广泛地在围手术期开展血液管理。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就是指在围手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或联合使用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减少失血。血液管理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严格掌握输血指
发布于 2022-10-09 21:23
0评论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直系亲属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献血相救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一种技术就叫做辐照技术,就是把这种有活性的免疫细胞给杀死、灭活。让它在输到体内去以后它不能够再产生,它的免疫血活性。所以用这种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专家提醒,尽管直系亲属之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以后进行输血,但是不建议直系亲属之间血液这样输。实在要输异体血的时候,有几个选择的原则,第一个就是量要少,能少输尽
发布于 2024-05-21 03:30
0评论
对于髋臼发育不良者而言,如果关节的形态以及关节间隙基本正常,髋臼周围截骨手术是十分满意的方法,如果能够早期实施该手术,可以有效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的功能。从而保留自身的关节,避免或者延迟关节置换手术。然而该手术的的缺点就是创伤比较大,手术难度高,出血多,患者不得不接受输血。众所周知,大量输血有很多潜在的风险,比如感染乙肝、戊肝、梅毒、艾滋病等等。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以及技术创新,我院现在完成
发布于 2023-03-01 06:36
0评论
为什么直系亲属不能输血?直系亲属只的是父母和所生的子女,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面看到这样的情节,儿子出车祸了,找不到合适的输血的,父亲说赶快输我的吧,把观众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其实这样的故事情节是不科学的,现实当中也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现代医学证明,直系亲属间输血有时会发生一种严重的输血反应,称为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这种输血反应尽管发病率很低,但死亡率却高达99.9%,一旦发生几乎无法挽
发布于 2024-05-21 03:23
0评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了解乙肝,体检也把乙肝列为了常规检查项目,但是还有一种临床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仅次于乙肝,带来的危害却不低于乙肝,那就是丙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受丙肝感染的人群超过1.8亿人。约20%-30%的患者有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但是丙肝却不像乙肝那样引起人们的重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丙肝。    丙肝是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
发布于 2022-09-25 03:4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