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涵义。
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故事则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通过对过去的事件的记忆,描述某个范围社会的文化形态,从而阐发道理或者价值观,对于研究历史上文化的传播与分布具有很大作用。
针灸故事,是通过对过去有关针灸医事的记忆,描述不同历史阶段,针灸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
本书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我国历代医家以及民间医生奇特的针灸医事活动。
本书的写作,主要关系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故事的取材:
(1)史料
涉及针灸内容的故事,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就已有所记载,《左传-卷八成公十年》中秦医医缓为晋景公诊病的一段对于疾病的论述,讲到病魔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其中的“攻”、“达”指的就是灸刺。
而有关针灸治疗的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医事的记载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早的针灸故事的文献记载。但是,由于历史久远,所记述的医事活动,可能会出现情节的逻辑性可信,而时间、地点、被治疗的人物会出现讹错的现象。如扁鹊故事中秦越人为虢太子治病的事例,若参考春秋战国的编年史,秦越人进行医事活动的时间段 ,以及相关文献,如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刘向的《说苑》等,就能将其梳理清楚。
史料中,尤其是二十四史中中医名家的针灸医事大多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是,个别篇章中的故事情节,如《南史-张融传》中徐秋夫为病死的魂灵针除病痛的事,就只能将它看作是传说了。
另外,还有一些针灸活动的记述,载录于某个时期的某些地方志上,如于法开羊肉汤外加金针为孕产妇催产的事情记录于《绍兴府志》,孙卓三提壶揭盖治尿症的经验出于《江西通志》等。
(2)病案
来源于病案的针灸故事,最早出自淳于意的诊籍,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淳于意写下的诊籍,创立了我国病案记录的先河。
由于病案记录了真实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的真实性确凿可靠,尤其是历代中医名家留下的专著中的本人行医的经验,就显得更加珍贵。如张从正的《儒门事亲》,窦材的《扁鹊心书》,罗天益的《卫生宝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等。也有些内容取材于病例记录集大成的辑籍中,如江《名医类案》,魏之L的《续名医类案》等。
(3)序言与跋文
有些素材来源于医书的序言与跋文,如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序言、庄绰的《灸膏肓腧穴法》跋文,吴塘的《医医病书》序言等。前两篇关于灸疗的内容,是作者自己表白的写作动机及所经历的医疗往事。而后者则是取自胡V为吴塘《医医病书》所作的序言,文中道出了他跟随大师的一段经历。
(4)杂记
也有部分内容,取材于一些文人的杂记当中,如沈括的《梦溪笔谈》、苏轼的《东坡杂记》等书。
(5)古小说
主要是宋元以前的小说集锦,如中国南朝刘宋时期产生的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唐代传奇小说集《集异记》,宋代著名的志怪小说集《夷坚志》。还有宋人编写的一部大书《太平广记》,为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p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记录南宋末年朝廷内外许多不见经传的野史《齐东野语》等。取材于这类文献的有关内容,故事性强,事件的真实性还需要加以鉴别,但其中的道理还是值得玩味的。
(6)传说
除古代小说集锦外,还有少量流传于民间,难以找到出处的传说,也是本书故事的来源。
2、写作的基本要求:
(1)忠实于原始资料,避免与史实冲突
本书故事的取材,有史有据,虽有所演绎,但也是在原始材料基础上的延伸,故事力求做到与针灸历史人物的史料相一致,故而在每一章的后面附上故事选取的主要参考文献。
(2)尽可能地发挥医理
原始资料中,有些段落的医理讲得比较清楚,有的讲得比较模糊,还有言语极其简单,没有谈及医理的,本书尽其可能,在史料中寻求内涵的医理,或者从其相关的文献,给予补充。如张洁古除臊臭的这一章,原始案例只有治法,但是,从他的治疗方法就很明显地看出,他的这种取穴方法,是遵循着五输穴的五行生克关系而作出的选择。
(3)尽可能全面地概括出针灸各家流派的有关内容
考虑到历代医家所形成的针灸各家流派,为了能够概括出不同医家各具特长的针灸医疗特点,本书尽可能全面地搜集那些风格独特的中医名家的针灸轶事,尤其是中医院校教材《各家针灸学说》与《针灸流派概论》所涉及的针灸历史人物。
(4)内容真实性的区别与判断
取自经史、病案、杂记之类的故事内容,其真实性比较可靠,尤其是那些时间、地点、人物名称都很清楚的材料,所写的内容就更加可靠。但是,史料中也可能存在些许传说性质的内容,如《南史-张融传》中秋夫疗鬼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传说。一些取材于古小说的内容,如《夷坚志》、《太平广记》、《齐东野语》等,多具有野史的性质,但是,所述内容,对于针灸从业者,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本书对于不太符合客观现实的内容,在所在篇章的末尾都有文字上的表白。
(5)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故事的人物性格,主要根据史料中的有关人物记述,如《金史-张从正传》:“为人放诞,无威仪,读书,作诗,嗜酒……”;《元史-李杲传》:“幼年异于群儿,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等。
本书通过对针灸人物过往事件的描述,旨在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倡导先贤们大医精诚、高风亮节的大家风范,学习他们团结互助、肝胆相照的兄弟情谊,以及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本书广揽各路医家,所涉针灸治验各具特色,但愿本书对针灸临床工作者以及有志于此的针灸爱好者,能有所借鉴,有所启迪。其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医界同人的帮助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