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己穿一件,寶寶穿三件 很多家長生怕寶寶著涼,所以恨不得把寶寶包裹得嚴嚴實實,自己穿一件衣服,卻給寶寶穿上“三件套”。其實像這樣的穿衣,反倒容易出汗,導致毛孔擴張而感冒。
事實上,寶寶活動量比我們大,而且兒童的基礎代謝率比我們成人高10%左右,所以把他們包裹嚴實,對於他們來說並不健康。有的小孩冬天容易手腳冰涼,家長摸手心覺得涼,又繼續添衣,等手心暖了寶寶的實際體溫有可能已經已經偏高了,更容易感冒著涼。所以,你一件他三件的穿衣原則並不科學。
怎麼辦:聰明的爸爸媽媽基本上遵守“天熱時,寶寶比媽媽少穿一件,天冷時,寶寶比媽媽多穿一件”這樣一個原則就可以了。 媽媽不妨經常觸摸寶寶的四肢,如果摸起來涼涼的,或者是手腳皮膚呈現花花的猶如蕾絲般的花紋,那就是寶寶在說:“我冷了,爸爸媽媽該給我加衣服了!”
2、回家後急著脫外套 秋天的天氣常常是“外面悶熱而室內涼爽”,一下子把寶寶的外套脫掉了,說不定寶寶反而會在進門後著涼。小孩子皮膚適應溫度的能力比成人弱很多,所以回家後不要急著給寶寶脫外套,最好還是先給寶寶一些時間去稍微適應一下室內的溫度。
怎麼辦:進了家門家長給寶寶一點時間去適應室內外的溫差。那麼究竟甚麼時間才應該幫寶寶脫衣服呢?專家建議:應先觀察寶寶此時的情況,斟酌一下寶寶的活動量,再決定何時給寶寶脫外套。特別提醒:如果外面下著毛毛雨,即使寶寶的衣服只是稍微有點打溼了,回家後仍應立即換上乾爽的衣服,以免寶寶感冒。
3、入秋急急戴帽子 很多老一輩認為寶寶的頭部是最容易吹風著涼的,所以一入秋就會給寶寶帶上小帽子。有句話叫“寒頭暖足”,事實上人的頭部相對保持寒冷才有利於健康。特別是幼兒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
如果一入秋就給寶寶戴上帽子,頭部發熱容易導致心煩頭暈而神昏,所以中醫認為,頭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頭先熱。所以剛入秋天,家長不必急於給寶寶戴帽子,讓寶寶保持頭涼、足暖,寶寶神清氣爽,氣血循環順暢,更有利健康。
怎麼辦:摸摸寶寶的四肢,及時瞭解寶寶體溫情況,適當增減衣物。如果寶寶的手心出汗,那就表示寶寶太熱了;如果寶寶的四肢是溫暖的,那就表示寶寶的溫度剛剛好但如果寶寶的四肢摸起來涼涼的,那就表示寶寶冷了,要加衣了。這時候就不妨給寶寶戴上一個帽子幫寶寶保暖。
4、“凍”不了也“動”不了
天氣一涼,不懂給寶寶穿衣的年輕家長只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把認為暖的衣服給寶寶裹上裡外三層,就保證不會受凍。但可憐的寶寶行動也因此變得極不方便。專家表示,6個月以內的寶寶還不會爬,9個月以上的寶寶已經會扶著站立了,這兩個階段的寶寶需要有一個相同的穿衣特徵,那就是“靈活機動的穿著方式”。
怎麼辦:所謂“靈活機動的穿著方式”就是棉質的薄背心,加同樣棉質的T恤。棉質的薄背心非常好用,媽媽不妨觀察一下寶寶的情況,如果是從事動態活動就先不要穿背心,只穿著T恤;而如果從事靜態活動則加上背心;外出時也可以在起風了或下雨後穿背心。
當寶寶白天遊戲結束,黃昏的氣溫逐漸下降,不妨在此時給寶寶洗個澡,然後換上長袖上衣,下半身則可穿薄薄的長褲,來迎接涼爽的秋夜。要注意的是,不論白天還是晚上,並不建議此時只穿背心,就算穿兩件背心也不妥當,還是要讓寶寶的肩頭保暖才好。
小編提示:寶寶穿衣“兩穿兩不穿”
兩穿:穿貼身衣服,可以保暖,不被寒風直接侵襲;穿肚兜,保護小肚子,防止寶寶被抱時,露出肚子著涼。
兩不穿:不穿化纖衣服,秋幹氣燥,化纖衣服不透氣,切容易產生靜電,加重寶寶皮膚乾燥感;不穿高領毛絨衣服,容易引起頸部騷擾或蕁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