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康聰明,學習能力強,可是因為各種原因,很多兒童從小寶寶時期就體現出智力障礙的症狀,比如很少哭鬧,對周圍的事物不感興趣,語言發育緩慢等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表現也不盡相同。那麼醫學上對於孩子的智力是怎麼劃分等級的呢?
智力障礙,又稱精神發育遲滯(Mental retardation,MR)或精神發育不全,是一種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腦發育障礙所致的綜合徵,以智力低下和社會適應困難為主要特徵,可伴有某種精神或軀體疾病。於發育期起病,隨年齡增長,智力也稍有進步,但中、重度患者仍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二版》中精神發育遲滯診斷標準:
(1)起病在發育階段,即18歲或以前;
(2)智力水平比同齡正常兒童明顯低下,即智商(IQ)低於70;
(3)社會適應能力較其相同文化背景的同齡兒顯著低弱。
輕度精神發育遲滯的診斷標準:
(1)智商50~69;
(2)無明顯言語障礙;
(3)學習能力不能順利完成小學教育,能學會一定的謀生技能。
中度精神發育遲滯的診斷標準:
(1)智商35~49;
(2)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語,但詞彙貧乏;
(3)不能適應普通學校學習,但可以學會生活自理與簡單勞動。
重度精神發育遲滯的診斷標準:
(1)智商20~34;
(2)言語功能嚴重受損,不能進行有效的語言交流;
(3)生活不能自理。
極重度精神發育遲滯的診斷標準:
(1)智商低於20;
(2)言語功能缺失;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邊緣智力:
(1)智商70~84;
(2)抽象思維能力減退,思維的廣度、深度與機敏性較差;
(3)不能完成高級、複雜腦力勞動。
智力障礙經過科學的治療是可以得到改善的,但是需要患兒,患兒家長和醫生積極配合,長期堅持,並且輔以一定的藥物治療才能改善孩子的智力,而對治療效果起積極作用的還是長時間的訓練,這就要求患兒家長要做好長時間訓練孩子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