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6-27 02:14

  (1)溼熱下注:帶下量多,色黃,質稠,臭穢,陰中潮紅、灼熱、腫痛,尿赤口乾,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溼止帶。

  方藥:豬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澤瀉、黃柏、梔子、白果、車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藥:龍膽瀉肝丸。

  (2)溼濁下注:帶下量多,色白,質黏,有腥味,陰中下墜腫脹,腹脹納呆,便溏,舌質淡、苔白膩,脈濡。

  治法:健脾利溼止帶。

  方藥:黨參、蒼朮、白朮、茯苓、山藥、生苡仁各15克,陳皮、欠實各10克。

  中成藥:白帶丸。

  (3)肝鬱脾虛:帶下量多,色黃白,質稠,或腥臭,陰中灼熱墜脹,心煩口苦,體倦乏力,納差便溏,舌質紅、苔薄膩,脈弦細。

  治法:疏肝清熱,健脾利溼。

  方藥:丹皮、白芍、白朮、茯苓、生苡仁各15克,柴胡、梔子、澤瀉、黑芥穗、車前子(包)各Io克,生甘草6克。

  中成藥:加味道遙丸。

  (4)外泊法:①外陰燻洗:蒼朮、生苡仁、苦參各15克,黃柏10克,布包水煎加分鐘,燻洗外陰,每日2次。

產後陰道炎的中醫辨證治療相關文章
(1)溼熱下注:帶下量多,色黃,質稠,臭穢,陰中潮紅、灼熱、腫痛,尿赤口乾,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溼止帶。 方藥:豬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澤瀉、黃柏、梔子、白果、車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藥:龍膽瀉肝丸。 (2)溼濁下注:帶下量多,色白,質黏,有腥味,陰中下墜腫脹,腹脹納呆,便溏,舌質淡、苔白膩,脈濡。 治法:健脾利溼止帶。 方藥:黨參、蒼朮、白朮、茯苓、山藥
發布於 2023-03-23 08:07
0評論
(1)溼熱下注:帶下量多,色黃,質稠,臭穢,陰中潮紅、灼熱、腫痛,尿赤口乾,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溼止帶。 方藥:豬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澤瀉、黃柏、梔子、白果、車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藥:龍膽瀉肝丸。 (2)溼濁下注:帶下量多,色白,質黏,有腥味,陰中下墜腫脹,腹脹納呆,便溏,舌質淡、苔白膩,脈濡。 治法:健脾利溼止帶。 方藥:黨參、蒼朮、白朮、茯苓、山藥
發布於 2023-04-01 00:12
0評論
一、早期乳腺炎的治療 初起階段主要表現為乳汁淤積,熱毒內盛,其治療原則為解毒清熱、通乳消腫。 內服藥:湯藥:可用瓜蔞牛蒡湯加減:瓜蔞、牛蒡子、天花粉、黃芩、陳皮、梔子、金銀花、柴胡、連翹、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蘆、氣鬱加橘葉、川子;發熱明顯加生石膏,重用黃芩,腫脹痛者加乳香、沒藥、赤勺。 外用藥:金黃膏、玉露膏外敷或芒硝溶液散敷,或者選用乳腺治癒膏外貼,簡單方便、有效,初起階段注意保持乳汁排出通暢
發布於 2023-04-20 02:40
0評論
1、肝氣鬱結證 證候:經前抑鬱不樂,情緒不寧,煩躁易怒,甚至怒而發狂;經後逐漸減輕復如常熱,月經量多,色紅,經期提前。胸悶脅脹,不思飲食,徹夜不眠,苔薄膩,脈沉細。 治法:疏肝解鬱,養血調經。 方藥:逍遙散加減。 常用藥:柴胡、薄荷、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煨姜。 2、痰火上擾證 證候:經行狂躁不安,頭痛失眠。平時帶下量多,色黃質稠,面紅目赤,心胸煩悶,舌紅,苔黃厚或膩,脈弦滑而數。 治法
發布於 2023-06-06 04:30
0評論
妊娠高血壓疾病、血小板減少性疾病患者易發生血腫。從病理生理來看,妊娠高血壓疾病孕婦全身小動脈痙攣性收縮,組織灌流量減少,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組織缺血、缺氧、水腫,血管脆性增加,當受到外力加壓或碰撞時,陰道黏膜下血管破裂、離斷、出血,在疏鬆組織中很快擴展為血腫。血小板減少性疾病患者則表現為會陰傷口或切口的廣泛性滲血,如果止血不徹底,則容易形成瀰漫性血腫。在血腫中,頭位順產,其中Ⅰ
發布於 2023-06-27 05:28
0評論
中醫治療 傳統中醫對於產後惡露不淨之症早有研究,對於產後惡露不淨的治療即應以補虛和祛瘀為主要原則,補虛以補益氣血為主,祛瘀當配合理氣藥,取氣行則血行之意。中藥名方“產後惡露膏”即是中醫治療此症之專用藥。由益母草、紅花、桃仁、急性子四位中藥組成,產後惡露膏以收斂止血與活血化瘀配合應用,通中有守,相輔相成,其益氣養陰之用藥特點亦符合女性體虛之病機,使治療效果更加全面,因而此方千百年來倍受中醫醫家所推
發布於 2023-08-08 13:48
0評論
方藥組成:龍膽草、黃芩、山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生地黃、柴胡、生甘草。 方中龍膽草善瀉肝膽之實火,清下焦之溼熱,而本證主要是由肝膽實火,肝經溼熱循經上擾下注所致,故以龍膽草為君藥;黃芩、梔子具有苦寒瀉火之功,在本方配伍龍膽草,為臣藥;車前子、木通、澤瀉清利溼熱,使溼熱從小便而解,亦為臣藥;肝為藏血之髒,肝經有熱則易傷陰血,加用苦寒燥溼,再耗其陰,故用生地、當歸滋陰養血,以使標本兼顧;柴
發布於 2023-06-10 10:39
0評論
(1)溼熱下注:帶下量多,色黃,質稠,臭穢,陰中潮紅、灼熱、腫痛,尿赤口乾,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溼止帶。 方藥:豬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澤瀉、黃柏、梔子、白果、車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藥:龍膽瀉肝丸。 (2)溼濁下注:帶下量多,色白,質黏,有腥味,陰中下墜腫脹,腹脹納呆,便溏,舌質淡、苔白膩,脈濡。 治法:健脾利溼止帶。 方藥:黨參、蒼朮、白朮、茯苓、山藥
發布於 2024-05-25 04:38
0評論
產產褥中暑(puerperalheatstroke)是指在產褥期因高溫高溼、通風不良及體質虛弱的條件下,引起中樞性體溫調節功能障礙性急性疾病。 本病在中醫臨床中多屬“產後鬱冒”範疇。產婦亡血多汗,血虛津傷,陽氣獨盛於上,復因感受寒邪,氣機壅塞,上焦不通,胃氣失和,津液不足,因而見有脈弱,嘔吐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以及舌有苔、身無汗等症者,治以發汗散邪、調和陰陽,以使汗出則邪去,陽弱而後與陰相
發布於 2023-08-30 16:30
0評論
中醫辯證 產後傷其經血,虛損不足,不能收攝,或惡血不盡,則好血難安,相併而下,日久不止。——《胎產心法》 一、氣虛:素體氣虛,正氣不足,復因分娩失血耗氣,或產後操勞過早,勞倦傷脾,氣虛下陷,衝任失固,不能攝血,以致惡露不絕。 二、血熱:素體陰虛,復因產時失血,陰液耗損,陰虛生內熱,或產後過食辛熱溫燥之品,或感受熱邪,或肝鬱化熱,熱擾衝任,迫血下行,導致惡露不淨。 產後惡露中醫診斷治療 三、血瘀:
發布於 2023-04-29 21: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