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腫瘤從來源上講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是來源於顱內組織包括腦組織、腦膜、顱神經和腦垂體等組織結構的稱為原發性腦腫瘤;
二是來源於其它系統而侵入或轉移到顱內的稱為腦轉移瘤;從惡性程度來分,又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從發生的時間上又分為先天性腫瘤和後天獲得性腫瘤。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特別是醫學影像學的發展,現在對腦腫瘤的診斷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特別是CT和MRI的出現,已經是具有革命性的重要意義,使得腦腫瘤的診斷準確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但從臨床治療角度來說,則要求醫學影像不僅能夠及早發現病變,而且還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能夠確定診斷;
2、能夠反映腫瘤的生物學特徵;
3、能夠指導治療;
4、能夠及時評價治療的效果;
5、判斷腫瘤的預後等。
事實上,現在雖然有多種影像學的檢查手段,例如通過磁共振就能診斷出許多疾病,但依然還不能夠完全滿足以上的這些要求。具體來講,現有的影像學檢查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例如:敏感性較高但特異性不足,不能準確區分所有腫瘤的性質,不能指導特異性的靶向治療,以及不能早期預見治療的成敗和判斷預後。目前國際上診斷腦腫瘤的金標準還是組織病理學診斷。因此,在一些情況下,對於經過磁共振等檢查後依然不能確定病變的性質,還需要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就不足為怪了。
現在診斷腦腫瘤的醫學影像檢查有多種,不用說普通人,就是一般的專業醫生也沒有完全掌握這些影像學檢查的適應症,更不用說能夠較為準確地診斷疾病了。所以,當一個磁共振的影像讓不同的醫生看時,就可能得出不同診斷結論。但作為就診的人來說,瞭解一些這些影像學檢查的知識,客觀地考慮醫生的診斷,從而對於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還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就將現在常用於腦腫瘤診斷的影像學檢查向大家做一簡介。
一、解剖影像學檢查
1、 頭顱CT:也稱X線計算機體層掃描,分為平掃和增強掃描,也可以進行腦血管成像(CTA),簡便快捷、能夠清晰顯示骨性結構和顱內出血是其最大的優點,但在腦腫瘤的診斷方面則是第二位的,不如磁共振清晰。目前主要用於體檢、顱腦外傷和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在腦腫瘤手術後進行檢查也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是用於探查手術的急性併發症,如:出血、梗塞、腦腫脹或張力性氣顱,初步評價手術切除的範圍。
2、磁共振(MRI):分為平掃和增強掃描,在腦腫瘤的診斷價值是第一位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明顯優於CT,但需要檢查時間較長、不能顯示顱骨結構是其主要不足。近些年來,磁共振的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除了傳統的檢查序列以外,還出現了MRA(顯示腦血管)、腦灌注成像和彌散張力成像、以及MRS(波譜分析)技術等。
二、代謝影像學檢查
1、PET/CT:也稱正電子發射/計算機體層掃描,通過應用放射性同位素來判斷病變的代謝情況,目前國際上使用的示蹤劑主要有FDG (18F-Fluorodeoxyglucose)、MET (11C-Methionine)和FLT(18F-Fluoro- thymidine),而國內主要有前一種或兩種。PET/CT在判斷腫瘤的良惡性、判斷腫瘤的殘留情況、以及鑑別腫瘤復發和放射性壞死的方面具有一定的意義。最大的優點是能夠同時進行全身掃描,在腦轉移瘤的診斷中價值較高,不足之處是需要應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價格較昂貴。
2、MRS:也稱磁共振波譜分析,是利用磁共振進行一種無創傷性研究活體器官組織代謝、生化變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目前主要在腦部疾病的診斷中應用較多,檢測代謝的指標主要有:
(1) NAA水平是正常神經元的標誌;
(2)Cho水平是膜轉運增加或細胞密度增高的標誌;
(3)Cr水平是一種能量代謝的標誌物;
(4)Lac水平是無氧代謝的產物。
通過檢測這些生化指標的變化對判斷病變的代謝情況,特別是鑑別膠質瘤復發與放射性壞死、以及惡性腫瘤與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不足之處在於檢查時間較長,很多磁共振機器沒有配備相應的系統軟件,因此並非有磁共振就可以進行MRS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