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胎毛
滿月這天,舊俗要給新生兒剃胎毛,又叫“剃毛頭”。也有的人家選擇個吉日,為新生兒剃頭。舊時民間選擇吉日有個口訣,叫“初七、十三、二十三,初八長命十五安”。剃毛頭時,一般由祖母抱著,屆時請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剃頭師傅上門來剃,這樣,在嬰兒熟悉的環境中可不致嬰兒哭鬧。舊時還用一把小刷子蘸點水,悄悄灑在剃頭師傅的後背上,謂在給嬰兒剃頭時,嬰兒不會“護頭”。當剃下第一刀胎毛後,隨即用事先備好的一小撮狗毛、貓毛與之混為一團,用紅線繞成團,掛在嬰兒床頭的帳鉤上,俗稱為“可壯娃娃的膽”,使嬰兒“好養活”。還有的人家將胎毛揉成團,裝入一個小布包,縫在小兒的背心上。民間認為:發如血餘,血為精氣之本,佩戴在身上,不會遭到外來的侵襲,同時,對小孩來說,也有“盡孝”的含義。舊時的《老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從孩子的幼嬰時期就開始重視“孝”的教育,應該說是中華民族道德傳統的特色。當然,說頭髮乃人的“精氣之本”,倒也未必有甚麼理由。
打胎頭
舊時嬰兒剃過胎毛後,用熟雞蛋剝去蛋殼,在嬰兒頭口旋轉,稱“打胎頭”。然後將打頭蛋給鄰里家眾小孩分食,俗以為可使之和睦相處。
過橋
剃髮沐浴後換上新衣服,由母親或姑姑抱著,打傘,點燃一支香,到離家最近的橋頭過橋並念一些祝寶寶吉祥的話語以示寶寶長大後不會膽小!
滿月酒宴
滿月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個喜慶日子,諸親友都要慶賀,並辦“滿月酒宴”。所送的禮品有花布、小衣裳、手鐲、腳鐲等。外婆送的禮品往往是最講究、最豐富的。舊時,外婆家都要給外孫做兩三頂帽子:一頂帽子的前簷用絨線繡成大壽桃、荷花蓮子藕等圖案,這種帽子沒有頂,戴在頭部的周圍;另一頂是冬天戴的“狗頭帽”,帽子上有兩隻“耳朵”,前邊釘上兩眼睛,帽沿上嵌著羊皮毛;還有一頂是風帽,帽的周圍嵌著“八仙”和“和合”等銀片裝飾件,有的則嵌著瑪瑙、翡翠雕刻的螃蟹、算盤、八卦、福祿壽三星等工藝品,帽邊釘上一排珍珠,帽後釘著排小鈴鐺,帽子底邊上也釘有兩顆略大一點的小鈴鐺,五顏六色,十分精緻。此外,還要送給外孫幾雙鞋、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