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自己不願意與孩子“斷奶”
到了本該“斷奶”的階段,很多父母也捨不得孩子從自己身邊分離,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與其說是孩子依賴父母,倒不如說是父母自己不願意與孩子“斷奶”。陪著孩子睡,自己才能睡得香;喂著孩子吃,自己才能安下心;圍著孩子轉,自己才能閒不住。
2.“愛孩子”演變成一種傷害
無論是孩子的生活,還是孩子的學習,我們都要去攙和。這些做法,大多數時候都會被父母冠以“愛孩子”的美名。然而,這些看似對孩子的愛,卻顯得有些變態和扭曲,最後甚至演變成一種傷害。不僅害了父母自己,而且害了孩子一生,甚至害了一家人。
如果把孩子當寵物養,也許這樣的愛,還會讓對方感覺挺愜意的,不用動腦筋,不用獨立面對,就有人幫著承擔、幫著解決。但是,孩子和我們一樣也是人,而人是社會性動物,只有融入社會才會體現價值。每個人都是社會最小的單元,他們有獨立的思考,有獨立的人格,也有自己做主和自我控制的權利。
3.依附父母生長的人最終失去自主性
一個總是依附於父母生長的人,永遠都無法學會獨立面對社會,更無法自己獨立生活,最終失去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在孩子心裡,只要任何事情都能尋找到靠山,孩子就容易養成一種依賴心理,在心理上難以跟父母“斷奶”。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如果我們不跟孩子一起在心理上進行“斷奶”,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屁孩”,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很難得到順利的發展。
4.轉變觀念,不把孩子當私有財產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轉變一個觀念,孩子是你生的,但是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財產。父母常常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把孩子當成是生命的下一段延續,孩子是要繼承我們的意願,彌補我們生命中的遺憾的。於是,我們對孩子有非常多不合理的期望,於是我們管得太多,安排太多,甚至安排他的全部人生。最後,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不能擔負責任,事事依靠父母,不快樂、不幸福、無法自律的人。
5.扮演好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角色
如果我們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讓孩子走自己的路,不要試圖去霸佔他。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我們只是有機會照顧而已。我們需要成為一個旁觀者,我們需要為他們的成長鼓掌,我們需要扮演好一個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