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
處理原則是止血補血。應根據陰道流血量多少、有無休克、妊娠週數、產次、胎位、胎兒是否存活、是否臨產等情況做出決定。
1. 期待療法 期待療法的目的是在保證孕婦安全的前提下保胎。保胎是為延長胎齡,促使胎兒達到或更接近足月,從而提高圍生兒的存活率。適用於妊娠37周以前或胎兒體重估計<2300g,陰道出血不多,患者一般情況好,胎兒存活者。患者應住院觀察,絕對臥床休息,強調左側臥位,儘量不予干擾,以減少出血機會。定時間斷吸氧,每日3次,每次1小時,提高胎兒血氧供應。等待胎兒生長,儘量維持妊娠達36周。在等待過程中,應嚴密注意出血,配血備用,並可給予鎮靜劑及補血藥,必要時可給予宮縮抑制劑,如硫酸舒喘靈、硫酸鎂等。在期待治療過程中,應進行輔助檢查,以確定診斷。若診斷為部分性或完全性前置胎盤,必須繼續住院。在住院觀察期間,還應根據預產期及B型超聲雙頂徑測量估計胎兒成熟情況。若在觀察期間發生大量陰道流血或反覆流血,則必須終止妊娠。
2.終止妊娠
(1)剖宮產術:剖宮產可以迅速結束分娩,於短時間內娩出胎兒,對母兒均較安全,是目前處理前置胎盤的主要手段。
完全性前置胎盤必須以剖宮產結束分娩,部分性或初產婦邊緣性前置胎盤,近年也傾向行剖宮產。適時果斷行剖宮產術,能立即結束分娩,達到迅速止血的目的。減少對胎兒的創傷,減少圍生兒病率,並可在直視下處理產後出血,是處理前置胎盤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處理前置胎盤嚴重出血的急救手段。
術前應積極糾正休克,輸液、輸血補充血容量,這些措施不但為搶救患者,而且也改善胎兒在宮內的缺氧狀態。
剖宮產多選擇子宮下段切口,原則上應避開胎盤,手術應根據胎盤附著位置確定。術前行B型超聲檢查確定胎盤附著位置。若胎盤附著於後壁,做下段橫切口;胎盤附著於前壁,可做下段縱切口。若胎盤附著於子宮切口部位,應推開胎盤破膜。
由於子宮下段的收縮力差,胎兒娩出後,胎盤未即娩出,須及時作徒手剝離,同時子宮肌壁內注射麥角新鹼0.2~0.4mg增強子宮下段收縮,配以按摩子宮,可減少產後出血量。
(2)陰道發娩:僅適用於邊緣性前置胎盤、枕先露、流血不多、估計在短時間內可結束分娩者。決定陰道分娩後,行人工破膜,破膜後胎頭下降壓迫胎盤達到止血,並可促進子宮收縮,加速分娩。若破膜後先露下降不理想,仍有出血,或分娩進展不順利,應立即改行剖宮產術。
(3)緊急情況轉送時的處理:若患者陰道大量流血,而當地無條件處理,可靜脈輸液或輸血,並在消毒下進行陰道填塞,以暫壓迫止血,並迅速護送轉院治療。
不論剖宮產術後或陰道分娩後,均應注意糾正貧血及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