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便困難怎麼辦?孩子大便困難其實就是小兒便秘的症狀,如果在生活當中小兒3天以上沒有大便了就可以定義為便秘的症狀。如果不進行及時治療的話,不但會給孩子但來痛苦甚至會引起孩子其他症狀的發生,因此對於寶寶便秘的治療一定要抓緊時間。
老年人出現便秘的時候與小孩出現便秘的情況一樣,也容易便秘,拉不出大便的難受,他們有切身體會,於是設身處地為兒孫擔憂;又受了保健品宣傳的影響,說甚麼便秘會造成自身中毒,會影響身心健康,更誇張的,還說會影響大腦功能、孩子會變蠢等,而一些不嚴謹的科普讀物也在推波助瀾,加以渲染。
引起小兒便秘的原因也是非常多的,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器質性原因,在小兒期多見的是先天性巨結腸、肛門或直腸閉鎖(俗稱無屁股眼),以及腹腔內病變壓迫腸子、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患這類疾病的嬰兒出生後即有便秘,如果嬰兒出生24小時後還未排出胎糞,就要考慮是否存在這些原因。
另一類是非器質性原因,佔了便秘的絕大多數。
讀者不妨回憶一下,在你的生活經歷中,是否遇到過下面描述的幾種排便障礙的孩子。
大便前十分聒噪
有些嬰兒在每次大便之前,總要先大哭大喊一番,伸腿挺身,十分痛苦,可以吵得左鄰右舍睡不著覺。就這樣大哭大喊十幾分鍾後,只聽得肛門噼裡啪啦排出不少大便,嬰兒又突然安靜下來,嬉笑如常,像個乖小寶。護理嬰兒的媽媽會描述大便前的嬰兒“橫也不是,豎也不是”,怎麼呵護都毫無效果。爺爺奶奶也沒轍,只能在一旁乾著急。
這種“大喊大叫的大便事件”,一般發生在六個月以內的嬰兒,每次發作都在十分鐘以上,每天可以有幾次。媽媽會發現,這時的嬰兒哄也沒用,親也沒用,就是哭個不停。乍以為是大便乾結,仔細看大便卻是軟軟的,不可能堵住肛門。怎麼回事?原來,這是嬰兒還沒掌握排便要領之故。
正常大便過程中,結腸內的糞便被推入直腸,直腸擴張,引起陣陣收縮,同時放鬆肛門外括約肌等控制排便的肌肉群,增加腹壓,大便就排出來了。而有些嬰兒在增加腹壓的同時,卻沒能放鬆肛門外括約肌等控制排便的肌肉群。直腸收縮引起陣陣腹痛,大便卻被“卡住”而沒法排出,嬰兒又難受又著急,不免大喊大叫。這種現象被國際會議定名為嬰兒排便困難。經過1~2個月,嬰兒掌握了排便要領後,便會自動終止。發作時除了適當呵護,別無良法,唯有請四方鄰舍多多諒解。
大便硬得能打狗
嚴格地說,功能性便秘才是真正的便秘。這種孩子每星期排不了兩次大便,好不容易排出的大便,卻硬邦邦的像石頭,砸狗都會讓狗吠叫不已。功能性便秘,多開始於五歲以下孩子,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開始,比較多的是在斷奶、改變食譜時。這些孩子多數要用開塞露或瀉藥才能順利大便。
要改善這種便秘,最簡單的辦法是喝果汁,如鮮榨的橙子汁,蜂蜜水也可以。若是小嬰兒,可以適當地餵哺米湯。收集煮飯時瀝出的米湯,一日喂2~3次即可。此外,訓練孩子排便,可以利用胃-結腸反射功能。當胃充滿食物(如飽餐一頓後),會反射性地引起結腸(大腸)收縮,產生便意。故有學者主張,在主餐後5~10分鐘,可讓嬰兒大便,體會一下胃-結腸反射。當然,有些老人不同意這種方法,認為“不衛生”,但便秘兒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