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是面神經炎的俗稱,屬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現代醫學主要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經麻痺,又稱Bell氏麻痺。它區別於外傷、腫瘤、外耳疾患及其他物理因素致面神經通路病變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痺,還有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中樞性面神經麻痺。該病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瞭。據臨床觀察有外感、受涼、情緒波動、勞累、飲食不節(飲酒、嗜食辛辣)等因素。對於面癱的發病機制,目前大家比較認可的是病毒感染,營養面神經的血管發生痙攣,導致神經缺血,使面神經管內的神經鞘膜產生水腫,水腫進一步擠壓血管,尤其是靜脈,進一步加重缺血,使神經進一步受壓,最終出現面神經麻痺,就是我們所說的面癱。
1、臨床表現
單側周圍神經性面癱,主要為患側額紋消失,眼裂增大,眼瞼不能閉合,眼淚外溢,鼻唇溝變淺或消失,口角歪向健側。
2、診斷與定位
面神經從橋腦發出之後經內聽道及巖骨中狹長的骨性管道即面神經管,最後由莖乳孔出顱腔分佈至面部表情肌。按面神經損傷的部位,可定位為核性癱、橋小腦角癱、面神經管內、面神經管外。前兩種多見於腫瘤和血管病變,後兩種臨床多見。
(1)面神經管內:面神經管內的神經缺血、水腫、受壓明顯,易致髓鞘或軸突變性,因而病情多屬重型,恢復慢,預後差,後遺症多。除上述面癱臨床表現外,和或有舌前三分之二味覺減退即鼓索神經受損,患者會有舌體發麻,出現味覺異常;和或聽覺過敏即鐙骨神經受損;和或乳突部疼痛(夜間症狀加重)、外耳道及耳廓部感覺減退即膝狀神經節受損;和或淚腺分泌減少、無汗即巖淺大神經受損。
(2)面神經管外:即莖乳孔外的面神經水腫、變性壞死多不明顯,病情較輕,預後好。除上述面癱臨床表現外,只伴有乳突部輕微疼痛。
3、病情的判定
肌電圖檢查對面神經損傷定位有確切的指導作用,但肌電圖檢查的神經變性反應有明顯的滯後現象,常在發病後7―10天方能現顯。一般來說,病情的輕重取決於面神經損傷的位置(面神經管內損傷還是面神經管外損傷)及損傷程度,損傷位置越高且損傷程度越重則預後不良。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可分為輕中重三型。 輕度:可完成閉目、抬眉、聳鼻、鼓氣、示齒的運動,但較健側力弱;中度:有部分面肌完全癱患,但可見部分面肌能產生運動;重度:面肌完全癱瘓或可見面肌有輕微收縮,但無運動。
4、臨床治療
面癱患者早期會出現一側乳突部疼痛,疼痛壓痛點多在我們耳垂後(翳風穴),疼痛有時會沿耳後向頭部放射或沿耳前向下頜放射,疼痛症狀以夜間為甚,面部會出現患側眼睛閉合不緊,漱口時水從一側口角控制不住的流出,有了以上臨床症狀,就可以初步判斷患上了面神經炎即面癱。
(1)西醫療法:在急性期和靜止期西醫多采用口服激素強的松和改善微循環的藥物地巴唑,肌肉注射維生素B1、B12.激素療法可改變細胞膜磷脂成分,維持細胞膜的穩定,而達到抗炎及消除水腫的作用。
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不宜口服激素地巴唑改善局部微循環,儘快消除局部水腫。
肌肉注射維生素B1、B12為神經修復提供了物質基礎。
在恢復期可口服維生素B1、B12和地巴唑。
(2)中醫療法:中醫以散風通絡配以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臨床成藥常用活血通脈膠囊加全天麻膠囊再配以清熱解毒口服液。
針刺治療早期及靜止期:以少針、淺刺為主,禁用電針、強刺激手法。多取少陽經腧穴並配合刺絡放血拔罐。
恢復期:可採用針刺加穴位注射(注射用腺苷鈷胺)0.5J每日,分別用於兩個穴。(穴位注射不宜過早使用)或可採用針刺加電針。
後遺症期的治療:宜採用火針加針刺加穴位注射。(注意針刺方向及深度)。
(3)物理療法:超短波局部照射用於急性期(1―7天)和靜止期(7-15天)高壓氧療法周圍神經纖維多數有髓鞘,神經細胞體及其核對細胞突起的生長、再生及功能和維持起關鍵作用。損傷神經的再生、修復主要取決於神經性胞體是否完整。高壓氧促進氧向細胞和組織禰散,因而高壓氧能直接改善因神經營養血管受壓,痙攣或斷絕所造成的神經組織缺氧狀態,延緩、停止或逆轉繼發產生的神經纖維、胞體的病理改變和潰變。
面癱治療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面癱一般需要治療一個月,在患病初期,病人大多很急躁,治病心切,希望儘快治癒。
但是疾病的發生、發展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一些操之過急的方法非但不能起到事辦功倍的效果,反而在早期可能加重病情。如早期在面部採用重刺激針刺手法和電針療法及患者過早自行按摩及進行面部肌肉訓練。
以上不正確的方法會導致患側面部腫脹或疼痛,從而延長疾病的恢復期:
1.患者在治療期間多休息,不宜看電視、電腦以免造成眼肌的疲勞,影響眼部神經的恢復,還不宜多言、吃硬、寒涼食品而影響口周圍神經的修復。
2.飲食宜溫宜軟宜清淡宜容易消化,忌辛辣、魚蝦及牛羊肉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3忌房事以保護人體正氣4可做面部的熱敷(每日15分鐘),但溫度不宜過高,不宜做面部的按摩。
面癱後遺症的四大併發症聯動:患側眼部做閉目的運動時,患側口角做同步向上的運動;鱷魚淚:患者咀嚼食物時,患側眼部有眼淚溢處;倒錯:發病時患側口角向健側歪,而倒錯是患側口交向患側歪;面肌痙攣:患側面肌出現不自主的抽動;以上後遺症多在發病3個月後出現,若治療不當以上四種可疊加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