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火型
該型牙痛臨床特點是牙齦紅腫而痛,口唇紅、喜冷食,舌質紅紫苔黃或白厚,脈數。方用白虎湯化裁。
方藥組成:石膏30克、知母20克、甘草5克、粳米10克。若大便燥加當歸15克、川芎10克、連翹10克,如便燥如羊屎則加大黃、黃連、黃芩各15克,若眉稜骨痛者加白芷、柴胡、薄荷各12克。婦、幼及老年體弱者則減量或慎用。
2、齲齒型
齲齒型牙痛的特點是初期無症狀,僅表現牙齒組織變白,繼則逐漸變成黃褐色。後病變部位的牙齒組織變軟脫失,壞成齲洞,常因食物進入齲洞受到刺激而疼痛。
方用小續命湯化裁。偏寒者加細辛6克、偏熱重者加石膏20克。並用2%硼酸漱口,早、中、晚各1次。
3、風邪型
本型牙痛臨床的特徵是不畏冷熱而齒齦癢痛,甚或難忍,舌紅苔白或微黃,脈浮或數,方用歸芎散化裁。
方藥組成:全當歸35克、川芎15克、白殭蠶30克、蟬蛻30克、防風10克、薄荷(後下)10克、連翹10克;面白、唇白、舌淡紅、脈沉者去川芎、連翹、薄荷,加黃芪50克;伴心悸怔忡則加阿膠30克。
4、寒熱錯雜型
此型牙痛臨床特點為齒齦疼痛,得寒得熱而牙痛程度無增重或減輕。處方以小續命湯化裁。
方藥組成:桂枝10克、白附子(久煎)10克、川芎10克、麻黃10克、人參10克、白芍10克、杏仁(去皮尖)10克、防風10克、黃芩(酒炒)10克、防己10克、甘草10克。
如口渴多飲、小便黃、舌紅苔白或厚或微黃、脈數,則去人參用沙參,方中黃芩、白芍用量增至40克;若口不渴、苔白薄、小便清長,則小續命湯中桂枝、白附子、麻黃用量各增至13克,而黃芩、人參用量減至6克。
5、腎虛型
該型牙痛的臨床表現特點是自覺牙齒鬆動或覺增長而痛,或麻木不仁,小便清長或微黃,脈細或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