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血脂的來源有兩種途徑,即內源性和外源性。內源性血脂是指在人體的肝臟、脂肪等組織細胞中合成的血脂成分;外源性血脂是指由食物中攝入的血脂成分。具體來說,內源性血脂是指通過人體自身分泌、合成的一類血清脂類物質。內源性血脂先經過肝臟、脂肪細胞,並與細胞結合後釋放到血液中,便可成為供給人體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相對於內源性血脂而言,來自外界、不能由人體直接合成的血脂稱為外源性血脂,這類血脂大多是人體從攝取的食物中吸收而來的。食物在經過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後脂類物質進入血液,從而成為血脂。
正常情況下,外源性血脂和內源性血脂相互制約,二者此消彼長,共同維持著人體的血脂代謝平衡。當人體從食物中攝取了脂類物質後,腸道對於脂肪的吸收量便會隨之增加,此時血脂水平就會有所升高;但由於外源性血脂水平的升高,肝臟內的脂肪合成便會受到一定的抑制,從而使內源性血脂分泌量減少。相反,如若在進食中減少對外源性脂肪的攝取,那麼人體的內源性血脂的合成速度便會加快,從而可以避免血脂水平偏低,這樣能使人體的血脂水平始終維持在相對平衡、穩定的狀態。而正是由於這種制約關係的存在,人體的血脂水平才能夠良好地維持在穩定狀態。若是長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如高脂肪、高熱量飲食等,則會造成血脂升高,誘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