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苦的原因有多種
中醫認為口苦是內熱或外感風寒化熱進入膽經的表現,具體原因多見於以下情況:
第一,膽經內有鬱熱或肝熱移於膽,膽氣上逆引起的。肝膽溼熱引起口苦,很可能是因為肝、膽部位存有炎症,特別是患有膽囊炎、膽石症的病人,由於膽囊功能差,膽汁的疏洩不正常,從而產生口苦感。肝膽有病變的人除了有口苦感外,還兼有頭痛眩暈、面紅眼赤、性急易怒、大便乾結、舌質偏紅等表現。
第二,外感風寒邪氣化熱進入少陽膽經,常引起口苦等症狀。《傷寒論》講“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心煩、喜嘔”即是。
第三,心火引起的口苦。這類口苦由於焦慮煩躁、著急上火,或經常熬夜引起消化不良、膽汁排洩不暢所致,常伴有面紅耳赤、頭痛、目赤、小便色黃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精神性口苦現象也比較常見。有些人由於工作、學習壓力過大,在經常氣憤、煩躁、焦慮、恐懼、忐忑不安、失眠等情況下,很可能出現口苦。
第四,飲食不節或飽食後缺乏必要的運動,也可引起口苦。這是由於食物在胃腸停留時間過長,容易產生溼熱,以致口中發苦、吐苦水,並常伴有舌苔黃膩、腹脹腹痛、小便色黃等表現。
第五,一些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和某些腫瘤病人經常有口苦感覺,應提高警惕。生活習慣不規律、睡眠不足的人,晨起時常有口苦感覺。打呼嚕特別嚴重、張口睡覺也容易引起口苦。過度吸菸、酗酒等同樣會引起口苦。口腔發炎的人可能因為局部疾病,如牙齦炎等口腔內疾病直接造成口苦。
二、口苦的診治
如果只是短時間內感覺口苦,不必過於擔心,可能會自然消失。但口苦現象持續較長,甚至伴隨腹痛、腹脹、發熱、消瘦、明顯倦怠乏力等症狀,就需要到口腔科、消化科、肝膽科檢查有沒有膽囊炎、膽石症或消化道及其他系統的疾病。如無明顯內臟疾病,一般感冒和功能失調性口苦,可在醫生處方下,服用中藥湯藥或中成藥。
1.外感風初入少陽
主證: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噁心。
治法:發散病邪,成藥可用小柴胡散加銀翹解毒丸。
2.肝鬱化熱
主證:口苦咽乾,心煩易怒,頭暈頭痛,面紅目赤,脅痛,小便黃短,大便偏幹,舌邊尖紅、苔黃。
治法:清洩肝熱,成藥可用龍膽瀉肝丸。
3.心火上炎
主證:心煩、焦慮、緊張、失眠、面紅目赤、小便短赤。
治法:清洩肝心火,成藥可用黃連上清丸。也可用黃芩3克、梔子3克、白薇3克、淡竹葉3克水煎代茶。
4.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苦
主證:胃脹腹脹、口臭口苦、舌苔黃膩、便秘或大便黏滯不爽。
治法:消食導滯,成藥可用大山楂丸;重者可用枳實導滯丸1~2 次,2 次之間間隔8小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清淡,忌油膩與辛辣食物,放鬆心情,保證睡眠充足。
5.疏肝理氣
自前正中線劍突下(心窩),沿肋弓下緣擦至腋中線,以掌快速推擦兩側脅肋部,然後點按位於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的肝經期門穴,反覆操作大約3分鐘。可起到疏肝理氣、解鬱利膽的作用,對肝膽炎症與鬱悶不舒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