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計劃引產:約有半數死胎髮生於妊娠34~35周時。未到預產期,提前人工引產可以減少死胎髮生率和新生兒死亡率。根據羊水檢查的結果,參考過去生育史和孕婦血清抗Rh抗體的滴定度,作出決定是否需要引產。可根據情況在預產期前2~4周作引產手術。
②換血輸血:對發生較晚較輕的貧血患者,一般只輸以新鮮血液即可。
對貧血和黃疸較重的病例,以血清學上相合的血液作換血輸血是最重要的治療方法。換血不但以相合的正常紅細胞替代了有抗體覆蓋的胎兒紅細胞,糾正了貧血,還直接清除了血漿中過多的膽紅素和抗Rh抗體。出生時血清膽紅素如>5mg/dl,往往預示需要換血。換血輸血後若膽紅素迅速回升或到達 18~20mg/dl,表示需要重複換血輸血。交換2個全身血容量的血液可以除去胎兒原有紅細胞約85%~90%,但只能除去血液和組織內膽紅素的 25%~30%。在輸入的血液中每一單位(500ml)加入白蛋白5~6克可以增加膽紅素的清除量。
嬰兒雖然是Rh 陽性的,但輸入的紅細胞應該是Rh陰性的,這樣才能避免輸入的紅細胞被殘存的抗Rh抗體破壞,防止新的溶血和加重黃疸。由於患兒的父親必然是Rh陽性的,故父親不宜作供血者,父方的親族可作為供血者的機會也較小。在緊急情況下急需輸血而一時又找不到適當的Rh陰性供血者時,可以採用患兒母親的血。輸入的紅細胞應該是O型的。如果母子ABO血型是相同而非O型的,則輸入ABO特異型的紅細胞沒有影響。採用母親的血液輸血時,應將其血漿分離後除去,代之以AB型血液的血漿。在作Rh因子的交叉試驗時,採用母親的血清比患兒本人的血清更為適宜,因為母親血清中抗Rh抗體的濃度比嬰兒血清中抗體的濃度高得多,如果母親的血清對供血者的紅細胞不發生凝集反應,則輸入嬰兒體內後更不會發生反應。最好採用新鮮血;如用庫血,保存時間應不超過 3~4天。換血過程一般都採用臍帶血管,但也可以用腕部橈動脈放血,用踝部大隱靜脈輸血。
③光療:藍色日光燈發出的藍光能分解膽紅素分子,使變成能溶於水的二吡咯而直接從尿及糞中排出體外,不需在肝內與葡糖醛酸結合成直接膽紅素。因此,光療可作為一種輔助治療。由於體內膽紅素的排洩加快,血漿膽紅素的濃度降低,可以減少換血輸血的次數。注意光療不能防止溶血。
④白蛋白:靜脈注射白蛋白可以促使血漿間接膽紅素增加與白蛋白的結合,而減少發生核黃疸的危險。在換血輸血之前注射白蛋白,在換血輸血時可增加膽紅素的換出量。常用劑量為每公斤體重1克。白蛋白有增加血容量的作用,對嚴重貧血有心力衰竭傾向的患兒,務必慎用白蛋白。
⑤苯巴比妥:在妊娠的最後幾周給孕婦苯巴比妥30mg,每日3次,或嬰兒出生後給嬰兒每日每公斤體重4mg,能提高葡糖醛酸轉移酶的生成,促使間接膽紅素轉變成直接膽紅素,因而降低血漿膽紅素濃度。給藥後48小時才能見效。苯巴比妥有副作用,所以一般不用。
⑥輸血:在嬰兒出生後的 6~10周內貧血可以繼續加重。如果血紅蛋白在7g/dl以下,可以輸注濃集的紅細胞每公斤體重2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