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紅斑及硬紅斑是脂膜炎中最為常見的疾病。其他變形的脂膜炎如下:
結節性發熱性非化膿性脂膜炎
又稱韋伯-克里斯琴二氏病。是原發性小葉性脂膜炎,病因不清。患者以女性居多。臨床上為反覆發作的皮下結節,直徑約2~3cm左右,表面紅,有壓痛,見於軀幹及四肢,以下肢為多見。結節經數週或數月後逐漸消退,但不時又有新結節單個或成批出現。成批出現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全身乏力、食慾不振及關節痠痛。本病一般無內臟損傷,預後良好。組織病理學檢查主要為小葉內脂肪細胞變性、壞死。多數組織細胞及少量淋巴細胞、漿細胞的浸潤,血管壁增厚,內膜增厚,後期皮下脂肪內發生廣泛的纖維化。本病應與結節性紅斑和硬紅斑相鑑別,結節性紅斑多見於青年女性,常在春秋發病,皮損在小腿伸側,結節較小而淺在,表面紅,愈後無萎縮瘢痕;硬紅斑的結節較大且深在,表面暗紫紅色,可破潰結疤,好發於小腿屈側,患者常有結核感染。本病尚無特效療法,主要處理是矯治病灶,注意休息,可試用水楊酸鹽類、消炎痛、皮質類固醇激素及抗生素等。
寒冷性脂膜炎
寒冷環境中造成局部皮下脂肪損傷,表現為紫紺色的皮下結節或斑塊,局部溫度較低,好發於大腿、臀部及面頰部。避免受寒,注意保暖,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損害可在數週內逐漸消退。
新生兒皮下脂肪壞死
見於健康的足月新生兒,表現為限局性堅實的暗紅色皮下結節,好發於臀部、腹部及肩背部,經數週或數月後可逐漸自行消退。本病的發生可能與分娩時受傷、受冷等因素有關,患兒母親多數為高齡初產婦,並以產鉗分娩。對患兒注意保暖,加強營養,局部保護均可使病變消退,一般不留疤痕。
皮脂類固醇激素後脂膜炎
見於長期大量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的患者,在突然停服或驟然減藥後在面頰、肩背部及臀部等出現皮下結節,表面皮膚潮紅,亦可正常皮色。患者以兒童多見,大多因白血病、腎炎等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本病無需特殊治療,適量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後即可慢慢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