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的血管也慢慢變“老”:最初常常表現為“動脈粥樣硬化”,它是一種進展性的全身性疾病,這個時候往往不會有明顯的不適,當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供應心臟的血管——冠狀動脈並且堵塞血管時,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冠心病”了;同樣,發生在腿上那個動脈導致血管狹窄或閉塞,就叫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常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其實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常導致導致病人截肢或死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改變,人口老齡化的進展,以及血管外科診療水平的不斷髮展,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生率在中國有增加趨勢。
國外血管研究中心的一項人群普查顯示:20%症狀性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有糖尿病,與非糖屎病人群相比較,具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病率較高、患病年齡小、病程進展快,吸菸對外周血管的危害極大,是心、腦血管的兩倍。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80%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吸菸,戒菸可以改善臨床症狀、延緩病程進展。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等也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PDA的致病因素。
動脈硬化是多種致病因素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大量的流行病學資料和實驗室研究表明,血膽固醇過高、高血壓和吸菸是老年人動脈硬化的主要發病因素。具有主要危險因素的人,與沒有這些因素的人相比,動脈硬化發病率和病死率都高的多。
另外,體力活動過少,體重超重、糖尿病、精神緊張、A型性格以及家族史都能影響動脈硬化的發病率,並可使發病年齡提前。
一般來說,藥物治療是治療動脈硬化的基礎,如果症狀不明顯且血管狹窄不嚴重,可以先用藥物進行治療。但如果血管狹窄比較嚴重,僅靠藥物治療是不夠的。因為藥物只能延緩血管慢慢變狹窄的過程,動脈的狹窄並不能通過藥物自動消失。介入治療也就是動脈支架成形術是應用機械的方法消除狹窄,從而恢復缺血肢體的血液供應。
支架手術和術後保養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早期無特徵性表現,可以是腿麻、乏力等不適。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症狀的有無、輕重受病變進展的速度、側支循環的多寡、個體的耐受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單純依靠臨床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表現來診斷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容易漏診、漏治,可操控性差。如合併糖尿病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由於神經系統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病變患者的感覺遲鈍,一些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下肢動脈供血已經嚴重不足,但臨床症狀輕微、甚至缺乏。60歲以上的人,體檢時建議查下肢動脈血管超聲,以便及時發現腿上動脈血管病。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中期的症狀為間歇性跛行、遠側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腳涼麻,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後期可出現靜息痛、皮膚溫度明顯降低、發紺、趾端潰瘍、壞疽等。一旦出現了這些病症,應抓緊去醫院看醫生。
動脈粥樣硬化可以發生在身體內的任何一個部位,如果不加註意去消除導致動脈硬化潛在的危險因素,其他位置的血管仍有可能發生堵塞。因此,患者手術後“保養”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支架手術後患者的健康與否。
支架手術後,感覺退熱了、步子也邁開了,腿腳疼痛的感覺沒有了。然而支架手術僅僅解決了腿上一段血管的問題,如果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仍然存在,還會對血管內壁造成損傷,就如同被淤泥阻塞的河道,清除淤泥,疏通河道只能解燃眉之急,植樹造林、控制水土流失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因此,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在支架術後堅持長期服用降壓藥、降脂藥、降糖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