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正常情況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護機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與可溶性粘液層的保護作用,有規律的運動等),能抵禦經口而入的千百種微生物的侵襲。自從在胃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發現了幽門螺桿菌以後,才認識到幽門螺桿菌幾乎是能夠突破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兇。goodwin把幽門螺桿菌對胃粘膜屏障在破壞作用比喻作對“屋頂”的破壞給屋內造成災難那樣的後果,故稱為“屋漏”學說。
目前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途徑的研究能歸入這一學說的資料最多。主要包括:①使幽門螺桿菌穿透粘液層在胃上皮細胞表面定居的因素;②對胃上皮細胞等起破壞作用的毒素因子;③各種炎症細胞及炎症介質;④免疫反應物質等。這些因素構成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途徑的基本病理變化,即各種類型的急、慢性胃炎。
其中近年來得到最重要關注的是空泡毒素vaca、細胞毒素相關蛋白質caga,和尿素酶等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