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質
一種醚。古老的合成有機化合物之一。分子式C2H5OC2H5。無色易燃液體,極易揮發,氣味特殊。凝固點-116.2℃,沸點34.5℃,相對密度0.7138(20/4℃)。能與乙醇、丙酮、苯、氯仿等混溶,水在乙醚中的溶解度為乙醚體積的1/50,乙醚在12℃ 水中的溶解度為水體積的1/10。
化學性質及用途
乙醚與10倍體積的氧混合成的混合氣體,遇火或電火花即可發生劇烈爆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長時間與氧接觸和光照,可生成過氧化乙醚,後者為難揮發的粘稠液體,加熱可爆炸,為避免生成過氧化物,常在乙醚中加入抗氧劑,如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鈉。性穩定,其蒸氣在450℃以下不發生變化,550℃時開始分解。100℃以下,與酸、鹼不起作用。與三氟化硼作用形成乙醚化的三氟化硼,在烴基化、酰化、聚合、失水、縮合等反應中用作催化劑。可直接氯化(冷卻下)生成一氯、多氯和全氯醚。
工業上可在氧化鋁催化下 ,於300℃由乙醇失水製得。是重要的溶劑,可溶解多種有機物,常用作天然產物的萃取劑或反應介質。有些物質能溶於含乙醇或水的乙醚中。有些無機物在乙醚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例如小量的硫或磷,但溴、碘、氯化鐵、氯化金在乙醚中有較大的溶解度。是首次試用成功的外科麻醉劑。
危害
對人的麻醉濃度為109.08~196.95g/m3(3.6—6.5%),當濃度為212.1~303g/m3(7~10%)時可致呼吸停止,當濃度超過10%時通常可以致命。
乙醚是低毒物質,主要是引起全身麻醉作用,此外,對皮膚及呼吸道粘膜有輕微的刺激作用。
長期接觸低濃度乙醚蒸氣的人員可出現頭痛、頭暈、易激動或淡漠、嗜睡、憂鬱、體重減輕、食慾減退、噁心、嘔吐、便秘等症狀。
吸人較高濃度乙醚蒸氣時可出現頭暈、癔病樣發作、精神錯亂、嗜睡、面色蒼白、噁心、嘔吐、脈緩、體溫下降、呼吸不規則等
短時間大量接觸後發生的中毒症狀,一經脫離現場,稍待休息,經對症處理後就可恢復。
安全防護
乙醚要用玻璃瓶或鐵桶盛裝。容器最好存放在戶外或易燃液體專用庫內,要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起守28℃。要與氧化劑、氧、氯嚴格隔存放。大量存放乙醚的倉庫必須設有自動噴水及射出二氧化碳的裝置。避免陽光直射,防止靜電,也要預防受到閃電引火。長期存放時會生成化學性質更為活潑、危險性更大的過氧化物。搬運時要輕裝輕卸,嚴防包裝破損。發現桶漏時不要焊,而用粘結劑補。換桶時,應在降溫後或在早晚涼爽時進行。
滅火可用乾粉、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和砂土。用水滅火可能無效,但可用水噴射驅散蒸氣,趕走液體。
乙醚洩漏時,首先要切斷所有火源,載好防毒面具、手套等,然後用不燃性分散製成的乳液刷洗,經稀釋的洗水可放入廢水系統。如果沒有分散劑,可強行通風,直至漏液全部蒸發排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