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縫線法
通過縫線的結紮壓迫皮膚和瞼板,以形成條狀疤痕粘連,從而出現重瞼,適用於年輕無上瞼皮膚松馳,上瞼眶內脂肪不多的單瞼者。
操作時將設計的重瞼線分成3—4段,縫線一頭在結膜面瞼板上緣穹隆處進針,穿過瞼板和眼輪匝肌,從皮膚定點處出針。縫線另一頭也以同樣方式進針,兩針間距約2—3毫米。其餘各段均依此進行,最後觀察所形成的重瞼外形及兩眼是否對稱,效果滿意後結紮,線結間墊以小紗布條或橡皮條,防止縫線切割皮膚形成疤痕。
術後適當抗炎,一週後拆線。在手術中要囑受術者向下注視,防止損傷眼球。結膜進針位置應與皮膚定點相對應,防止皮膚扭折,結紮縫線時,張力要適度,以睫毛輕度直立為宜。這種方法具有操作容易、無切口、手術時間短、重瞼效果可靠和維持時間持久等優點,但術後腫脹明顯,消退較慢。
還有一種改良的縫線法,設計原理相同。操作時放置角膜保護板,從皮膚進針刺入皮下和瞼板。刺入瞼板時可有一定韌度,然後帶住適量瞼板再向上穿出皮膚,針距4—5毫米,其餘同前述。此種方法操作更簡便。 二、埋線法
通過縫線在瞼板淺層上瞼提肌腱膜與皮膚組織之間造成人工的粘連,當眼瞼開啟時形成重瞼。
本法的關鍵在於牢固地縫合瞼板淺層和結紮縫線。若縫線沒有穿過瞼板淺層或線結鬆解,則重瞼效果不佳,維持時間短暫。若角膜塑形鏡縫線穿透瞼板,則易損傷眼球,術後異物感強,可能會發生感染。為了防止損傷眼球,埋線時必須囑受術者眼睛向下注視,或者放置角膜保護板。其可分為連續埋線、間斷埋線、小切口埋線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