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誤差缺乏標準
目前智能手環市場有200多個品牌、數千款產品在售,價格從幾十元到 2000多元不等,功能範圍五花八門。然而,消費者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部分強調定位功能的智能手環產品,定位精確度遠沒有廠家宣傳的那麼高。尤其是在城市複雜狀況下,有的產品定位精度竟然顯示為70-100米。
目前國內使用的定位信號主要有兩個,一個是GPS,一個是北斗。GPS提供的民用信號在結合地圖使用的情況下,單點定位精度都可以達到3 米左右。北斗系統的單頻點定位精度可達到10米,基於兩個頻點的,可以提高到米級的定位精度。而且,智能手環產品由於有地圖底圖的糾正,不管是導航還是定位,精度都應該可以控制在10米以內。不過,目前國內對於智能手環等民用設備的定位誤差,尚沒有統一的標準規定。
目前不管GPS還是北斗,開放給民用市場的信號精度都不可能是這個級別的,誤差百米以上,比普通手機的定位精度都要差得多了,100米誤差相當於搜索範圍擴大到3萬多平方米,這樣的應用確實有點不好理解了。相對來說,國內如果採用北斗民用信號的話,誤差應該至少可以控制在10米以內。所以,既然搞定位,就應該有統一的標準,不能太離譜了。
運動數據誤差大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做了一項研究,旨在瞭解強調運動功能的智能手環所計量的運動數據是否準確,以及相比手機本身是否更準確,結果發現,智能手環測量的相關數據誤差比手機大。
“本來花錢專門買一個強調運動功能的智能手環,結果準確性還不如在手機上下載一個免費計步APP軟件,”聽到這個消息後,北京消費者高先生感覺很詫異:“不是宣稱高科技產品的嗎?怎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各大品牌推出的智能手環產品,產品生產方式大多采用代工模式,甚至多個品牌採用同一代工廠生產,其內置的軟件基本都是外包或採購的。以計步軟件為例,全球市場上用於計步的軟件數量非常有限,基本原理就是根據人體關節的震動來推算步數,是一個模糊的計算模板,並沒有任何個性化的數據生成模式。同時,由於定位精度的問題,軟件根據步數計算出來的卡路里消耗數據也會產生相應的誤差。“我還真自己測試過,我有一個傳統的專業計步器,加上手環和手機,外出的時候同時打開,經常發現三個數據不一樣,有時候差別還挺大。”對於智能手環運動數據誤差較大的現象,某國際知名數碼品牌北京地區負責人周先生認為不太正常:“既然強調運動功能,就要為消費者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參考,像現在這樣只能算是個娛樂性的時尚產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智能手環應該向功能性產品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