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靜脈血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發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產後、術後、外傷、臥床等都可能會引起。出現靜脈血栓後,患者患肢會有腫脹、脹痛,皮膚為暗紅色,溫度升高,活動受限,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血栓脫落可造成肺梗塞,會引起猝死。靜脈血栓其實就是靜脈的一種急性非化膿性炎症,並伴有繼發性血管腔內血栓形成的疾病。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血管在何處最容易發生靜脈血栓。
步驟/方法:
1、 下肢靜脈血栓。下肢尤其小腿是發生靜脈血栓最常見的部位,由於術後、外傷、等各種原因引起下肢靜脈迴流壓力降低,血流緩慢和血液黏度增加,促發了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主要的症狀有患肢腫脹、疼痛、發熱,走路困難,皮膚呈現青紫或暗紅。
2、 上肢靜脈血栓。上肢發生靜脈血栓主要是因為迴流受阻引起,主要症狀有患肢出現水腫、脹痛,活動以後腫脹疼痛更加明顯,病情嚴重時甚至會累及到面部和頸部,引起面頸部腫脹。
3、 門靜脈血栓。門靜脈血栓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之分。急性期會出現上腹腹脹腹痛,可見到腹壁靜脈擴張,出現肝臟腫大和腹水,嚴重者會出現肝昏迷甚至死亡。慢性期多是由急性期轉化,表現為上腹部脹大,有腹水,食慾不佳等。
注意事項:
當出現靜脈血栓以後,患者在治療的同時,在飲食上也要多加註意:多吃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的食物,不吃辛辣肥膩的食物;最好食用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飲食清淡,不吃過硬的食物;睡前不要喝咖啡、濃茶等,可飲用熱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