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1-15 05:29

  1.急性胃痛

  多見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官能症。也見於胃黏膜脫垂、胃下垂、胰腺炎、膽囊炎及膽石症等病。急性胃痛發病急,變化快,病情重。患者感覺胃部劇痛,同是伴隨打嗝、脹氣、噁心、嘔吐、腹瀉、胸悶等病症。

  2.慢性胃痛

  常見於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係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自纖維內鏡廣泛應用以來,對本病認識有明顯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縮(黏膜喪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賁門,伴有G細胞喪失和胃泌素分泌減少,也可累及胃體,伴有泌酸腺的喪失,導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內源性因子的減少。

  3.胃腸氣脹

  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胃腸道不通暢或梗阻,胃腸道的氣體不能隨胃腸蠕動排出體外,聚於胃腸道內稱胃腸氣脹。胃腸氣脹可是功能性的,也可是器質性的。如腸道易激綜合徵、糖尿病引起的胃輕癱使胃腸道氣脹為功能性氣脹。幽門梗阻、腸梗阻引起者多為器質性氣脹。常和便秘同時存在。

  4.胃寒疼痛

  是胃寒症的臨床表現。胃寒症是指陰寒停留於胃腑所表現的症候,多因過食生冷所致。

  5.胃部隱痛

  胃疼是一種非特異性症狀,常因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引起,另外,上腹痛不一定是胃部疾病,也有可能是肝、膈疾病引起等。

胃痙攣的鑑別診斷相關文章
胃痙攣時日常生活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發作時會有突發性劇烈腹痛,其痛如鑽、如刺、如灼、如絞。然而,胃痙攣需與哪些疾病進行鑑別診斷呢?以下內容為大家介紹一些。 1、胃腸氣脹:胃腸氣脹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胃腸道不通暢或梗阻,胃腸道的氣體不能隨胃腸蠕動排出體外面積聚於胃腸道內稱胃腸氣脹。胃腸氣脹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質性的。如腸道易激綜合徵、糖尿病引起的胃輕癱使胃腸道氣脹為功能性氣脹。幽門梗阻、
發布於 2023-11-16 07:43
0評論
痙攣性咳嗽的鑑別診斷: 1、發作性咳嗽:發作性指間斷髮生,不存在持續狀態,發作性咳嗽是一種發作形式的描述,沒有病因,所以沒有任何意義,發作性咳嗽其實大多數是過敏性咳嗽。 2、持續性咳嗽:咳嗽是呼吸系統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措施,對機體是有益的,當呼吸道粘膜受到異物、炎症、分泌物或過敏性因素等刺激時,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於排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異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
發布於 2023-12-29 19:26
0評論
胃痙攣是一種常見的腸胃疾病。神經激素作用,可以造成胃痙攣。胃平滑肌痙攣就像腿肚子抽筋兒的道理一般,發作時腹痛難忍,嚴重的可發生噁心、嘔吐。胃痙攣常見於胃壁受到涼或辣刺激後。可見於游泳時水溫過低、準備活動不充分、胃痙攣的症狀運動量過大等。所以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忌過飽,忌食豆類及地瓜、土豆等食品,少食冷飲,可預防胃痙攣的發生。胃痙攣的症狀出現症狀時可做上腹部熱敷和飲用少量溫水。出現胃痙攣的人
發布於 2023-11-15 05:09
0評論
1.環境因素 (1)飲食飲食不規律可能增加胃痙攣病的危險性,生冷和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常可引起胃痙攣病的復發。 (2)吸菸如長期吸菸者的胃痙攣發病率明顯高於不吸菸者。 (3)藥物一些藥物如阿司匹林可破壞胃酸分泌的自身調節作用及胃黏膜屏障,可致胃痙攣病。 2.遺傳因素 胃痙攣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 3.身心因素 長期心理壓力或持續高度精神緊張,易患消化性胃痙攣。有些慢性疾病易伴發胃痙攣,如:胃
發布於 2023-11-15 05:15
0評論
鑑別診斷:胃食管反流病有其明顯的臨床特點,多與其他食管病變(如真菌性食管炎、藥物性食管炎等)、消化性潰瘍等相鑑別,但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進步及相關醫學知識(如哮喘的多種發病機制)的普及,我們發現很多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表現與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表現很相似,以致一部分患者因此誤診、誤治,所以在這裡重點探討一下這二者的相互鑑別。以下主要與支氣管哮喘的鑑別診斷:根據定義鑑別兩者的不同:支氣管哮喘(Bronch
發布於 2022-10-04 08:35
0評論
1、惡性貧血:惡性貧血患者中10%發生胃痙攣,胃痙攣的發生率為正常人群的5~10倍。 2、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痙攣的發生率呈顯著的正相關。 3、巨大胃粘膜皺襞症:血清蛋白經巨大胃粘膜皺襞漏失,臨床上有低蛋白血癥與浮腫,約10%可癌變。 4、胃息肉:腺瘤型或絨毛型息肉雖然佔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變率卻為15%~40%.直徑大於2cm者癌變率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見,而癌變率僅1%胃痙攣的
發布於 2023-11-15 05:22
0評論
胃痙攣多數具有突發性,臨床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劇烈,胃部有抽筋感,嚴重者會出現臉色蒼白、四肢發冷、出冷汗、腹部出現硬塊、拒按等虛脫症狀,一般情況下可在一至二小時內自行緩解。得了胃痙攣怎麼辦呢?中醫有辦法,療效不一般。下面簡要介紹一下。 胃痙攣屬於中醫的“胃脘痛”、“腹痛”等範疇,祖國醫學認為胃痙攣的發生多因為暴飲暴食、飲食積滯、寒積胃腸、情志失調等致使氣機鬱滯、肝脾不和、胃失於和降從而不通則痛發生此
發布於 2023-11-16 07:36
0評論
胃息肉早期或無併發症時多無症狀。出現症狀時常表現為上腹隱痛、腹脹、不適,少數可出現噁心、嘔吐。合併糜爛或潰瘍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現為糞潛血試驗陽性或黑便,嘔血少見。位於幽門部的帶蒂息肉,可脫入幽門管或十二指腸,而出現幽門梗阻的表現。息肉生長於賁門附近時可有吞嚥困難。胃息肉是指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細胞凸入胃內的隆起病變。發病機制:胃息肉一般多發生於胃竇,少數也可見於胃體上部、賁門和胃底。病理上主要
發布於 2024-04-26 09:44
0評論
人們常把心窩部疼痛稱為胃脘痛,該部位的疼痛大多來自胃及十二指腸疾病,殊不知,除了胃及十二指腸外,膽囊,胰腺,肝左葉,總膽管以及心臟等器官都緊貼或臨近心窩部,這些臟器出現病變同樣可引起“胃痛”。 膽石症膽石症的發病率很高,由於膽石的刺激,膽囊及膽管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炎症,病人多有心窩部(或右季肋下)的不規則隱痛及不適感,有時還可出現上腹部飽脹,噯氣等酷似胃病的症狀,病情常因飲食不當或進食油膩等而加重
發布於 2022-11-22 10:16
0評論
臨床上應與下列疾病相鑑別: 1.面癱後遺症面肌抽搐:以往有明顯的面癱史,由於面癱恢復不全發生軸索再生錯亂所致,患側多遺留不同程度的面肌無力和麻痺現象。 2.特發性瞼痙攣:為雙側眼瞼肌痙攣,常伴有精神障礙,肌電圖顯示面肌不同步放電,頻率正常,可能系錐體系統功能紊亂所致。 3.面肌顫搐:為面肌個別肌束細微的顫動,常侵入周圍眼瞼肌肉,多限於一側,可自行緩解,可能是侵犯腦幹,顱神經的良性病變所致。 4.
發布於 2023-12-19 06:0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