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2-03 20:29

  生地、熟地均來源於玄參科植物地黃的乾燥根,為同一藥物的不同加工品。生地為鮮品的乾燥品;熟地為生地的蒸製品。

  二者均能滋陰生津,治陰虛津虧諸症。生地長於涼血,熟地長於補血。生地苦寒清熱,甘寒質潤養陰,為清涼滋潤之品,擅長於滋陰清熱涼血。

  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潤腸。因其寒滑膩滯,脾虛食少便溏及溫滯中滿者忌用。熟地味甘微溫質潤,入肝腎二經,既善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主要功能養血滋陰、補精益髓。脾胃氣滯,痰溼內阻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者忌服。

生地黃與熟地黃的區別相關文章
生地燻蒸至黑潤,為熟地黃,該品為法則的塊狀,大小不一,內外均事漆黑色,有光澤,外表面皺縮不平。斷面滋潤,中心部可見光亮的油脂狀塊,粘性大,質柔軟,氣微,味甜。以塊根肥大,軟潤,內外烏黑有光澤者為佳。熟地黃均為統貨,一般不分等級。以個大,體重,質柔軟油潤,斷面烏黑,味甜者為佳。尤以河南產品懷慶地黃最佳,為四大懷藥之一。熟地黃根據不同炮製方法可分為蒸熟地黃、酒熟地黃、姜酒制熟地黃、砂仁制熟地黃、熟地
發布於 2023-08-08 06:01
0評論
生地黃的功效: 具有清熱涼血功效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乾舌絳。如清營湯。 治溫病後期,餘熱未盡,陰液已傷,夜熱早涼,舌紅脈數者,如青蒿鱉甲湯。 可用於治溫熱病熱入營血,血熱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養陰生津功效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治溫病傷陰,腸燥便秘,如增液湯。 性味歸經: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肺經。 生地黃的作用: 地黃中含有有效成分(R-BP-F),經
發布於 2023-12-03 20:09
0評論
生地黃酒——(腳氣) (《普濟方》) 【配方】生地黃(幹)一斤,杉木節五兩,牛蒡子(去皮)一斤,丹參二兩,牛膝(去苗)五兩,大麻仁半斤,防風(去叉)三兩,獨活、地骨皮各三兩。 【製法】上剉,用生絹袋盛,以酒三鬥浸六七日。 【主治】治腳氣腫滿,煩疼少力。 【用法】每於食前隨性飲之。 以上就是本文對於生地黃酒這種藥酒的一些介紹,雖然生地黃酒確實是對某些疾病有緩解作用,但它最好不要作為我們治癒疾病的主
發布於 2024-02-02 01:49
0評論
熟地黃是我們在生活中運用比較廣泛的一種藥材,那麼熟地黃的營養大家都知道嗎?其實我們一般的時候知道的都是熟地黃的藥用價值,對吧。 熟地黃的營養:知識介紹: 生地燻蒸至黑潤,為熟地黃,該品為法則的塊狀,大小不一,內外均事漆黑色,有光澤,外表面皺縮不平。斷面滋潤,中心部可見光亮的油脂狀塊,粘性大,質柔軟,氣微,味甜。以塊根肥大,軟潤,內外烏黑有光澤者為佳。 熟地黃的營養:營養分析: 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發布於 2023-12-01 12:56
0評論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髮早白。 生地黃加黃酒拌蒸至內外色黑、油潤,或直接蒸至黑潤而成。 本品能夠保護心腦血管、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氧化、抑制血栓。 常用量:每日12~30克。水煎服。
發布於 2023-12-01 12:29
0評論
體高10-30釐米,密被灰白色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鮮時地黃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5.5釐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紫色或成紫紅色,長2-13釐米,寬1-6釐米,邊緣具不規則圓齒或鈍鋸齒以至牙齒;基部漸狹成柄,葉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花具長0.5-3釐米之梗,梗細弱,彎曲而後上升,在
發布於 2023-12-01 12:36
0評論
地黃可分為生地和熟地兩種,《本草綱目》載:地黃生則大寒,而涼血,地黃血熱者需用之,熟則微溫,而補腎,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陰虛,宜用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用生地黃。"尤其是熟地,藥用"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利耳目、黑鬚發、通血脈",確係祛病延年之佳品。 生地黃 甘、苦、寒,,歸心、肝、腎經。功用:清熱滋陰,涼血止血,養陰生津。 熟地黃 甘、微苦、微溫,歸心、肝、腎
發布於 2023-12-01 12:43
0評論
栽培準備 地黃喜溫和稍微有點溼潤的氣候,喜光、喜肥、忌積水,載培時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粘土地根莖瘦細、質量差,不宜重茬,連作要在三年以上,前茬作物忌蘿蔔,油料等。 種植方法 亳州地區以根莖繁殖為主,秋季採挖時,選指頭粗細的種根沙埋貯存,地黃到來年開春後大地化凍,施足基肥,整平土地,將種根截成3至5釐米的小段,以行株距30×30釐米開穴,每穴大根時放一段,小根放兩段,撒少許草
發布於 2023-12-03 20:23
0評論
體高12-30釐米,密被灰白色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鮮時黃色,生地葉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5.5釐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紫色或成紫紅色,長2-13釐米,寬1-6釐米,邊緣具不規則圓齒或鈍鋸齒以至牙齒;基部漸狹成柄,葉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花具長0.5-3釐米之梗,梗細弱,彎曲而後上升
發布於 2023-12-03 20:16
0評論
[配方生地黃(幹品)、牛蒡子各500克,杉木節、牛膝各150克,丹參60克,大麻仁250克,防風、獨活、地骨皮各90克,白4500毫升。 [製法將前9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6-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涼血活血、祛風除溼。 [主治腳氣腫滿、煩疼少力。 [用法口服。每次食前溫服15~3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普濟方》。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
發布於 2024-02-02 01:4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