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 生地黃(幹品)、牛蒡子各500克,杉木節、牛膝各150克,丹參60克,大麻仁250克,防風、獨活、地骨皮各90克,白4500毫升。
[製法 將前9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6-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涼血活血、祛風除溼。
[主治 腳氣腫滿、煩疼少力。
[用法 口服。每次食前溫服15~30毫升,日服3次。
[附記 引自《普濟方》。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
⑴《別錄》:“味辛,平。”
⑵《本草拾遺》:“味苦。”
⑶《珍珠囊》:“辛,純陽。”
⑷《醫學啟源》:“《主治秘要》雲:辛,溫。”
⑸《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味辛平。性微寒,無毒。降也,陽也。
⑹《本草經疏》:“味辛苦,氣寒,無毒。陽中之陰,升多於降,陽也。入手太陰、足陽明經。”
主治功效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腫。
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風熱或肺熱咳嗽、咯痰不暢;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及風疹瘙癢;瘡瘍腫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潤腸通便,熱毒咽喉紅腫疼痛,兼有熱結便秘尤宜。
用於熱毒瘡腫尚未潰者,常與地丁,野菊花等清熱解毒藥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