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壓平眼壓計測24小時眼壓 一般常用的眼壓測量用Goldmann壓平眼壓計,這是國際公認的眼壓測量方法,也是眼壓測量的金標準。此外還可以用非接觸眼壓計測量,測量結果也比較可靠,當眼壓在8~52mmHg範圍內時,與Goldmann壓平眼壓計測量結果基本相同;但對高度散光、角膜混濁、角膜移植術後以及固視不良者不宜用此法檢查眼壓。眼壓測量應該注意分不同時間進行,有條件的應查24小時眼壓曲線。通過24小時眼壓曲線,我們可以確定患者眼壓的峰值及其出現的時間以及眼壓波動幅度,這對於區分高眼壓青光眼與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制定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2.裂隙燈前房角鏡查房角 通過房角鏡檢查,醫生可以分析眼壓升高的原因,並區別開角型與閉角型青光眼,最終指導臨床治療策略。超聲生物顯微鏡可以無創地檢查房角狀態,為房角檢查提供了新的方法,避免了房角鏡檢查時可見光對房角形態的影響。最近,又有可用於房角檢查的OCT被成功研製。
3.激發試驗 對於臨床發現淺前房、有可能發生閉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一些激發試驗可以幫助我們確定是否需要治療。暗室試驗、俯臥試驗、暗室俯臥試驗、散瞳試驗都可用於閉角型青光眼的診斷。暗室俯臥試驗是針對閉角型青光眼的比較好的激發試驗,比散瞳試驗更安全,陽性率可達90%。通過清醒狀態下暗室俯臥1~2小時,部分患者可以誘發房角關閉導致眼壓升高,如果眼壓升高>8mmHg或者峰值>30mmHg認為激發試驗陽性。激發試驗陽性的應積極行激光或手術虹膜周切。
4.眼壓描記 利用眼壓描記,我們可以得到患者眼球的房水生成率、流暢係數、壓?比這些重要參數,它們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殘存房角的功能,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5.電腦視野計查視野 視野是指一眼向前方固視時所見的空間範圍。在神經節細胞損害40%~50%以上時,患者可以出現視野的缺損。早期沒有太多的表現,隨著視野損害的加重,病人開始感覺到視物模糊並逐漸加重。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兩眼視野在鼻側是有相當的重合區的,患者往往因為另一隻眼視野正常而掩蓋了患眼的視野缺損症狀。也正因為這樣,有不少的青光眼患者直到一眼已失明還不能自覺,直到偶爾遮蓋“好眼”才發現。因此,視野檢查對青光眼患者是必須的、經常的,它可以幫助我們確診青光眼、觀察疾病的進展、評價治療的效果。青光眼視野改變主要有:①早期的旁中心暗點;②當病情進展,幾個旁中心暗點可以融合或與生理盲點相連,形成典型的弓形暗點;③鼻側階梯;④顳側扇形缺損;⑤晚期缺損融合擴大,導致視野明顯縮小甚至管狀視野,殘存顳側視島,最後完全失明。常用的視野檢查有平面視野計、弧形視野計、Goldmann視野計、自動視野計、倍頻視野等。
6.眼底檢查 通過眼底檢查可以判斷有無青光眼損害及其程度。一般認為青光眼的視神經損害早於視野缺損等視功能的改變,又屬客觀性檢查,所以視神經的檢查是青光眼早期診斷的重點。眼底立體照相技術的應用更是提高了開角型青光眼的確診率。青光眼的病人會出現視神經乳頭盤沿形態的病理改變、視盤出血、神經纖維層缺損等,通過對盤沿、神經纖維層的細微觀察,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目前患者是不是青光眼,區別青光眼與高眼壓症。動態的眼底立體照相隨訪觀察還可以幫助醫生及早發現高眼壓患者中哪些是早期青光眼。開角型青光眼及可疑的房角開放的高眼壓患者有條件的話,都應該定期眼底照相。對於已經確診青光眼的患者,尤其是開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底立體照相也相當重要,它可以客觀、準確地記錄不同時間的眼底視神經纖維損害變化,這對於幫助我們判斷病情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判斷療效、制定方案大有益處。在有條件的醫院,海德堡視網膜斷層掃描儀(HRT-II)、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視神經分析儀(NFA)也被用來定量分析青光眼視神經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