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口否定句
一些父母對於孩子所表現的不敢行為,難免會認為是孩子是害羞,甚至怯懦。看著其他的孩子嘰嘰喳喳地和別人說話,或者大膽地在大人面前吹奏樂器,家長就對自己孩子這也不敢那也不敢的行為感到惱怒。
然後就會脫口而出地責罵孩子幾句,或者說一些否定孩子的話:“你怎麼這麼膽小”也許這只是父母的一些“恨鐵不成鋼”的氣話,但是孩子會無形中就被貼上標籤,因此他會逐漸變得更加的不自信,不敢的行為也就越來越多了。
因此,家長無論有多生氣,都不要輕言地否定自己的孩子。你家寶寶或許只是一時的膽怯或者情緒不好,這不能輕易就下定論說你寶寶是個怎麼樣的人,如果寶寶不願意,就不要勉強他,也請家長儘量地採用溫和的方式去鼓勵孩子下次更努力。
2、以“媽媽不愛你了”刺激
對於孩子說“媽媽我怕”、“媽媽我不敢”,一些家長便會以“你再這樣子,媽媽就不愛你了”來刺激威脅孩子。孩子年齡小,他們不懂得分清父母話語的真假,他們認為爸媽說的話都是真的,因此就會有一種感受就是媽媽真的不愛我了。像這樣媽媽的無意識的一時嘴快,會使得孩子心理有各種各樣的想法,他們很害怕家長會因此而不愛他,使得孩子一直患得患失,或者強迫自己“勇敢”去做媽媽喜歡他做的事情。
家長平常要注意和孩子說話的內容,或許你只是開個玩笑,但是寶寶信以為真便會對他的心理造成壓力。而且類似這樣的話,其實潛意思就是你這樣做媽媽才愛你。這樣容易讓寶寶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愛是有條件的,父母無條件的愛才能讓孩子時刻感受安全感,寶寶才會變得更加的勇敢積極。
3、常跟別人比較
把自己的孩子和別家的孩子比較是眾多家長的通病,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伶牙俐齒,自己的孩子說話支支吾吾,甚麼都說不敢、害怕,難免會責怪自己的孩子。家長本以為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讓孩子有個例子可以參照學習,但其實這種橫向比較很容易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引發孩子心理的抵制情緒。
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脆弱的,如果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和他比,他會更加抬不起頭來,甚至將委屈乃至恨轉移到別人家的孩子身上。
因此,我們要學會做一個明智的家長,學會給孩子正面的肯定,當孩子表示自己不敢做時,父母要對孩子滿懷信心,對孩子說“你能行”,父母肯定的眼神會讓孩子感到信心十足。家長們也要改變總愛橫比的思維定勢。多點發現孩子的優點,學會賞識孩子,多對孩子進行鼓勵讚揚,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家長要及時肯定孩子。
4、硬推孩子上臺
一些強勢的家長認為孩子不敢做,就逼他,認為有壓力才能發揮出孩子潛能。但其實強扭的瓜不甜,家長越是逼迫孩子去做,孩子越是心理上有牴觸的思想。即使這次孩子是成功地被你硬推上臺了,但是他心裡面還是一萬個不願意,這種消極的體驗使得他下次更是戰戰兢兢,更加逃避上臺表演,孩子變得更加的不自信。
大人都有自己不敢不願意的事,更何況是涉世未深的小孩子。如果孩子真的不願意上臺去演說或者表演,家長就不要強迫孩子,更不要因此而責罵孩子是膽小鬼,給孩子多一份寬容。媽媽應該學會說,“寶寶不敢沒關係,媽媽依然愛你”讓孩子感覺到即使自己是“不聽話”的,但是父母還是愛自己,尊重自己的決定的。家長多一點的寬容與鼓勵,孩子更自尊自信,總有一天能夠自信滿滿地站上舞臺,讓你驕傲。
5、不給“再試一下”的機會
孩子在某次幼兒園活動中不敢上臺表演,家長就覺得自己的寶寶是比較內斂害羞的人,不太敢當眾表現自己。為了“尊重”孩子的決定,避免老師再次“勉強”孩子去做一些表演的活動,家長便叮囑老師儘量少給機會孩子,免得孩子為難。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不是最好教育方式。
小編一再強調要尊重個性,不要勉強孩子不喜歡的事情,但是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孩子心理的基礎上。或許寶寶只是一時氣話,或者一時提不上勇氣,並不代表寶寶下次不願意,或者是不喜歡做這樣的事情。家長的“一意孤行”或許就斷了孩子很多鍛鍊學習的機會了。
因此,小編認為,家長可以多和孩子溝通,瞭解自己的孩子是怎樣的性格,那一次的不敢是甚麼原因,如果只是偶發性的,那麼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說,對於自己喜歡做的,下次一定要抓住機會去表現自己;如果孩子說不出具體的原因,那麼家長也應該多鼓勵給孩子“再試一下”的機會,或許下一次,你家寶寶就會給你一份滿意的“答卷”。
6、懷疑孩子的理由
孩子不敢、不願意去做,家長總是會第一時間地去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不敢的原因是甚麼。這是一個和孩子相互溝通了解的絕好機會,但是父母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願,要相信孩子的理由。
一些家長即使獲得了孩子的答覆,但還是抱著懷疑的態度,覺得寶寶在撒謊,明明是寶寶膽怯害怕卻回答說是自己身體不舒服。即使如此,家長也不要戳穿孩子的“掩飾”,畢竟孩子也有自己不願說的理由,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因此不要對孩子太過較真,抓著寶寶的小辮子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