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型感冒以胃腸道症狀為主,如腹瀉、腹脹、腹痛、嘔吐等,而咳嗽、發燒等感冒症狀相對較少。大多數患者發病急,先出現胃腸道症狀,隨後出現感冒症狀,所以很多患者往往在初期就先自我診斷為腸胃炎。 由於小兒的胃腸功能還未發育成熟,因此寶寶會經常患胃腸型感冒。小兒胃腸型感冒的症狀表現: 由於寶寶的腸胃功能差或平時飲食飢飽無度,過多食入油膩食物後一旦感受風寒,就特別容易存食化火,引起胃腸道反應。除了感冒的常見症狀以外,寶寶還會出現腹部脹氣、不思飲食等不適,有的寶寶寶嘴裡還可聞到一種酸臭氣味,嚴重時嘔吐酸腐的不消化食物。同時,寶寶排出的大便也有酸臭味,並伴腹痛、腹瀉、大便乾燥、多日不排便以及尿少色黃、舌苔又黃又厚等症狀。 輪狀病毒感染是胃腸型的感冒小兒中,秋季更常見的是胃腸型的感冒,也就是秋季腹瀉,它主要是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它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瀉,同時伴有輕度咳嗽、流涕、發熱,對於這樣的患者主要還是及時地補充水分和丟失的電解質,同時應用抗病毒藥。假如碰到這樣的患者,一定要注重加強隔離措施,尤其是他吃剩下的食物,要煮沸後才能食用,因為輪狀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染,也可以通過腸道傳染。要避免呼吸道感染,平時更要注重加強鍛鍊,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才能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其中嬰幼兒患“胃腸感冒”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菌的感染及飲食的過敏反應。細菌及病毒在喉部著床發炎後,即會順著唾液被吞入胃腸中引起胃腸的不適。
胃腸型感冒症狀如下:
1、嘔吐:胃部因病媒菌或其他毒性物質進入,導致胃體肌肉刺激收縮,將胃內容物排出體外。
2、腹瀉:主要為腸子受到刺激而分泌物大量增加,影響吸收的功能,造成腸腔內的水分過多,外加腸蠕動也增加,所以排出的大便都是稀便。
3、腹痛:因腸蠕動較正常時加倍增快而感覺到疼痛,或是腸壁上的黏膜因發炎而紅腫痛,紅腫雖然不到,但是可以感覺到疼痛。 它的發病症狀主要是:胃漲、腹痛、嘔吐、腹瀉,一天排便多次,身體感覺乏力,嚴重時會導致肌體脫水、體內電解質紊亂,免疫系統遭到破壞。這時如果以止瀉藥物進行治療,不但不會緩解病情,還會延誤病情。
溫馨提醒:季節交替是胃腸感冒的高發季節,尤其在春夏交替、夏秋交替之時,在時冷時熱的天氣中注意保暖,要特別警惕胃腸型感冒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