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飲食習慣容易長息肉
長期便秘的人,腸內積存的大量毒素是產生息肉的溫床。或者,使用刺激性瀉藥解決便秘問題,但這種藥會刺激腸壁,也容易長息肉。
如果你喜歡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素食物,那腸道息肉大多會找上你。而喜食蔬菜,維生素C攝入量大的人,患病率較低。所以,腸道息肉在北美、西歐等國家很常見,而南亞地區則少有,大概與飲食習慣有關。
看出來了吧,息肉可是個嫌貧愛富的傢伙。如果你每天吃的食物中,脂肪超過40%,那腸道息肉很可能“愛上你”;如果脂肪攝入不足15%,切,息肉才懶得搭理你。這是為甚麼呢?因為高脂肪食物能增加腸道中的膽酸,膽酸與細菌相互作用,是形成腺瘤性息肉的溫床。
吃得太好不行,吃得太糙也不行。排洩物中的粗渣、異物還有其他因素容易損傷腸黏膜,或長期刺激腸黏膜上皮,使本應處於平衡狀態的腸黏膜遭到破壞,進而長息肉。
還有啊,嗜酒、吸菸這些不良習慣會損害免疫功能,造成基因突變,增加長息肉的可能。
受炎性刺激的直腸,容易長息肉
也許你會說,我沒有上面提到的那些疾病,飲食習慣也很健康,為甚麼也長腸道息肉呢?因為一些隱性誘因,可能你有,但你並不知道。比如直腸黏膜長期、慢性炎症,會引起腸黏膜上的息肉狀肉芽腫。還有慢性結腸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氏病等等。
如果直腸長期有炎症,潰瘍面的中央存有水腫充血的黏膜區,周圍潰瘍癒合後會形成瘢痕,逐漸收縮,使殘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就呈息肉狀。或者因為潰瘍,肉芽組織增生凸起,而後鄰近的黏膜生長,將其覆蓋,形成息肉。以上兩種情況屬於“息肉鑽了腸道炎性的空子”。所以,一旦發現患上腸道疾病要及時治療,才可能將腸道息肉拒之門外。
腸道息肉會遺傳,機會男女平等
研究顯示,基因突變可以形成息肉,比如上面提到的抽菸和嗜酒,都容易造成基因突變形成息肉。你知道嗎?這種突變基因可以由父母遺傳給子女,在遺傳機會上男女平等,沒有差異。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您想要孩子,為他的健康著想,請戒菸戒酒、調理好身體再懷孕吧。
別緊張,腸道息肉其實很常見,發生率會隨年齡增長而上升。所以,40歲以上的人,如果沒有腸道問題,建議3-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已經長了息肉,或者有其他腸道問題,建議每年做腸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