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2-17 01:10

  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飛速發展,腸鏡下治療技術突飛猛進,很多息肉甚至早期腫瘤在內鏡下切除已經不是技術問題。問題在於哪些病灶適合在內鏡下切除,哪些建議手術切除,哪些內鏡下切除後根據病理結果建議追加手術,這些已成為越來越多患者心中的“糾結”。

  大腸息肉其實只是一個形態學上籠統的概念,發生在腸粘膜的隆起型病灶的總稱。細分有很多類型,比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兒童性息肉、腺瘤、家族性息肉病、其他少見類型等。多數大腸息肉起病隱匿,無任何臨床症狀,少數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和黏液,稀便,次數增多。有些典型的腸道外症狀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腸道外症狀就診,切不可忽視。由於本病臨床症狀少,容易忽視或漏診,因此,結腸息肉的診斷首先要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狀者,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應注意作進一步檢查,以提高大腸息肉的發現率和確診率。

  發現息肉後是否選擇內鏡下摘除或者切除,是一個很專業的問題,需要專科醫師根據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態,結合病人的年齡和全身情況做出決定,通常情況下,較小或有蒂的息肉、肉眼觀察考慮良性的息肉、懷疑或證實早期癌腫但超聲內鏡等檢查病灶僅侷限於粘膜層的病灶、儘管明確為癌腫但病人高齡體弱無法耐受手術的情況等等,可以選擇內鏡下局部切除。內鏡下切除的病灶常規會標記後做病理檢查,如果良性,定期隨訪腸鏡即可。但是如果有癌變,就帶來了上述的所謂“糾結”。這需要內鏡醫生、病理科醫生和結直腸外科醫生三方面的討論意見,分析病理類型、浸潤深度、基底切緣和環周切緣。

  值得注意的是,腸鏡下切除用的多是電灼類手術器械,有時會造成病理判斷上的困難,病灶如果到了粘膜下層,具體深度是粘膜下層的哪一層呢(專業上還可以分為三層)?這關係到腫瘤發生淋巴結轉移的機會有多少,是否需要追加手術。所以,對於浸潤到粘膜下層的所謂“早癌”,是否適合內鏡下切除,還是有爭議的。因為這會使得一小部分已經有淋巴結轉移的病人“治療不足”,後期復發後再去做“挽救性手術”,效果就差了很多。

  如何避免治療過度和治療不足,既有治療技術上的問題,也有治療理念的因素,需要臨床經驗豐富的專業醫生根據病灶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同時兼顧病人的年齡和身體狀態,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決策。

  

腸道息肉引發的困惑 相關文章
家住徐彙區的72歲的沈先生,最近一直睡眠不好,顧慮重重,就是因為一枚小小的腸道息肉。最近上海各大社區開展大腸疾病普查,化驗大便兩次潛血陽性,在社區醫生的建議下,沈先生鼓起勇氣接受了腸鏡檢查,果然有所發現,在乙狀結腸、降結腸發現了幾個小小的突起,都在幾個毫米大小,最大的一個1.5cm,腸鏡醫生告訴沈先生,這是息肉,多為良性,腸鏡下切除送病理診斷即可。於是沈先生在門診很順利地接受了腸鏡下的息肉切除。
發布於 2023-01-29 10:17
0評論
(1)低危組:凡是單個、有蒂(或廣基),但<2cm管狀腺瘤,伴輕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低危組腺瘤在切除腺瘤後1年複查,如陰性可每隔3年檢查1次,共2次,然後每隔5年檢查1次。但在隨訪時,每年須作大便潛血試驗。複查中一旦發現息肉即行內鏡摘除。 (2)高危組:有以下情況之一者屬高危:多個腺瘤、腺瘤直徑>2cm、廣基的絨毛狀或混合型腺瘤、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腺瘤已有浸潤性癌變
發布於 2024-04-20 14:44
0評論
1、補充微量元素鎂:可以增加腸道留水,防止糞便被過分吸收,防止便秘。 2、多食用綠色蔬菜,尤其富含纖維的蔬菜:纖維可以促進腸道排便,但是不可以一下子吃很多,會引起腸賬氣,只可以慢慢添加。儘量不食用大粗纖維。 3、食用蛋白食品,提高身體免疫力,以使身體不再有太多的廢物產生。 4、補充微量元素鉀:可以增加腸動力。 5、嚴格控制入口食物的乾淨,不要讓細菌進入胃部,再次引發胃炎。 胃息肉術後飲食的注意事
發布於 2024-04-20 14:37
0評論
腸道不好引發症狀 腸道不好引發症狀便秘便秘是最普通的,因而也是最容易忽視的病症,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吃瀉藥就行了”之類的,解決便秘的建議。“忽視便秘”已經成為醫生們擔心的大問題。因為便秘通常只是一個現象,實際上,便秘是典型的腸道運動不正常而導致的症狀。它的後面,可能是很可怕的疾病。有些醫生吧便秘稱作“百病之源”。便秘直接帶來的就是“宿便”,相信各位都聽過“宿便”。但明確知道這個意思的很少。宿
發布於 2024-03-18 00:46
0評論
腸癌是發生在腸黏膜的惡性腫瘤,它的發病除了與飲食、環境等息息相關,還與腸道息肉有著很重要的關係。 大腸息肉泛指大腸黏膜的肉芽狀突出物。這些突出物可能是腸黏膜細胞增生所致,也可能是腸道慢性炎症所造成。主要分為腺瘤、增生性息肉、錯構瘤、炎性息肉。 從年齡分佈來講,腸息肉比腸癌早發十年左右,很大一部分腸癌都是由腸腺瘤變化而來的,正常腸黏膜轉變成腸腺瘤性息肉大約需要10年時間,而從腺瘤性息肉轉化為腸癌的
發布於 2024-05-27 13:52
0評論
我們對剛腸息肉並不陌生,但是對於它的治療很多人還是不太瞭解。那麼,如果得了直腸息肉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剛腸息肉的西醫治療方法。直腸息肉,又稱直腸腺瘤,有單發性和多發性之分。單發性直腸息肉多見於2-8歲兒童,極少發生惡變;多發性好發於青壯年,有明顯家族遺傳性,病變範圍廣,易發生惡變。得了直腸息肉怎麼辦? 專家介紹,西醫治療主要是各種手術療法。 (1)指扯斷蒂法:適用於兒童低位帶蒂息肉患者,
發布於 2024-04-20 14:30
0評論
不良飲食習慣容易長息肉 長期便秘的人,腸內積存的大量毒素是產生息肉的溫床。或者,使用刺激性瀉藥解決便秘問題,但這種藥會刺激腸壁,也容易長息肉。 如果你喜歡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素食物,那腸道息肉大多會找上你。而喜食蔬菜,維生素C攝入量大的人,患病率較低。所以,腸道息肉在北美、西歐等國家很常見,而南亞地區則少有,大概與飲食習慣有關。 看出來了吧,息肉可是個嫌貧愛富的傢伙。如果你每天吃的食物中,脂肪
發布於 2024-02-16 22:36
0評論
經常有患者為了能明確診斷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一旦排除了某種疾病就如同大赦一般,徹底放了心。比如,很多朋友覺得多囊卵巢綜合徵是個可怕的女性疾病,只要不帶上這個“帽子”,即使一樣的月經後錯、肥胖、多毛症狀,大多數人也覺得心裡安生了很多。有朋友因為白帶異常去檢查分泌物,結果沒查出甚麼,自己就放心了。其實,身體都表現出來了,怎麼可能沒有問題呢?只是檢查的結果沒有達到診斷炎症的程度,可是你已經在“路”上
發布於 2022-11-29 02:21
0評論
1、做完腸道息肉切除手術後患者是需要禁食一段時間的,需等到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以後才可以飲水,不過不要一次喝很多,每次4~5湯匙,2小時一次。 2、如果您在喝少量的水之後沒有甚麼感覺的話,次日可以吃少量流質食物,不過也不要吃多,一次50ml~80ml。 3、到了術後第三天就可以吃全量流質了,每次100~150ml,一天可以吃5-7餐,這樣可以減輕胃部的壓力。可以多吃不脹氣,不太甜的食物,比如雞蛋湯
發布於 2024-05-27 13:59
0評論
概述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飲食的豐富多樣。使得膽囊息肉越來越普通,很多人都會患有膽囊息肉,使得人們在飲食上有很多顧忌。那都有甚麼原因引起的? 步驟/方法: 1、 膽囊息肉的產生與飲食的不規律有很大的關係。現在白領一族很多都因為工作的原因,導致飲食不定點定時,而且很多都不吃早晨。這樣使得膽汁無法充分利用,導致膽囊中膽汁過多滯留時間過長,從而很容易引起或者產生膽囊息肉。 2、 人們情緒陰鬱
發布於 2024-06-11 17: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