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徐彙區的72歲的沈先生,最近一直睡眠不好,顧慮重重,就是因為一枚小小的腸道息肉。最近上海各大社區開展大腸疾病普查,化驗大便兩次潛血陽性,在社區醫生的建議下,沈先生鼓起勇氣接受了腸鏡檢查,果然有所發現,在乙狀結腸、降結腸發現了幾個小小的突起,都在幾個毫米大小,最大的一個1.5cm,腸鏡醫生告訴沈先生,這是息肉,多為良性,腸鏡下切除送病理診斷即可。於是沈先生在門診很順利地接受了腸鏡下的息肉切除。然而三天後的活檢病理報告卻讓沈先生有點緊張了,其中比較大的那個息肉報告為“絨毛狀腺瘤,局部癌變可能”。
帶著焦慮,沈先生諮詢了我,仔細看了腸鏡報告和病理描述,告訴沈先生,他生的這個大腸息肉雖然有早期癌變,但是病變尚侷限於腸道粘膜層,切除的邊緣也是陰性的,沒有切除不淨或者轉移到淋巴結的風險,所以可以不必擔心,只要注意一年後記得複查腸鏡即可。經我這樣一解釋,沈先生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大腸息肉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這些息肉如果不趁早切除,一部分會逐漸演變成腸癌。隨著上海市腸癌普查工作的推進,很多市民在醫生建議下做了腸鏡,甚至發現了不少腸癌患者。像沈先生這種情況非常普遍,腸鏡發現了息肉後,要麼糾結到底是手術還是腸鏡切除,部分腸鏡切除後病理活檢報告為早癌的病人,又非常糾結是不是切得乾淨,會不會復發和轉移,顧慮重重。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飛速發展,腸鏡下治療技術突飛猛進,很多息肉甚至早期腫瘤在內鏡下切除已經不是技術問題。問題在於哪些病灶適合在內鏡下切除,哪些建議手術切除,哪些內鏡下切除後根據病理結果建議追加手術,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普及,這些問題會成為越來越多患者心中的“糾結”。
大腸息肉其實只是一個形態學上籠統的概念,發生在腸粘膜的隆起型病灶的總稱。細分有很多類型,比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兒童性息肉、腺瘤、家族性息肉病、其他少見類型等。多數大腸息肉起病隱匿,無任何臨床症狀,少數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和黏液,稀便,次數增多。有些典型的腸道外症狀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腸道外症狀就診,切不可忽視。由於本病臨床症狀少,容易忽視或漏診,因此,結腸息肉的診斷首先要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狀者,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應注意作進一步檢查,以提高大腸息肉的發現率和確診率。
發現息肉後是否選擇內鏡下摘除或者切除,是一個很專業的問題,需要專科醫師根據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態、已經結合病人的年齡和全身情況做出決定,通常情況下,較小或有蒂的息肉、肉眼觀察考慮良性的息肉、懷疑或證實早期癌腫但超聲內鏡等檢查病灶僅侷限於粘膜層的病灶、儘管明確為癌腫但病人高齡體弱無法耐受手術的情況等等,可以選擇內鏡下局部切除。內鏡下切除的病灶常規會標記後做病理檢查,如果良性,定期隨訪腸鏡即可。但是如果有癌變,就帶來了上述的所謂“糾結”。這需要內鏡醫生、病理科醫生和結直腸外科醫生三方面的討論意見,分析病理類型、浸潤深度、基底切緣和環周切緣。值得注意的是,腸鏡下切除用的多是電灼類手術器械,有時會造成病理判斷上的困難,病灶如果到了粘膜下層,具體深度是粘膜下層的哪一層呢(專業上還可以分為三層),這關係到腫瘤發生淋巴結轉移的機會有多少,是否需要追加手術。所以,對於浸潤到粘膜下層的所謂“早癌”,是否適合內鏡下切除,還是有爭議的。因為這會使得一小部分已經有淋巴結轉移的病人“治療不足”,後期復發後再去做“挽救性手術”,效果就差了很多。如何避免治療過度和治療不足,既有治療技術上的問題,也有治療理念的因素,需要很專業的醫生根據病灶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同時兼顧病人的年齡和身體狀態,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決策。
大腸息肉的困惑
發布於 2023-01-29 10:17
大腸息肉的困惑相關文章
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飛速發展,腸鏡下治療技術突飛猛進,很多息肉甚至早期腫瘤在內鏡下切除已經不是技術問題。問題在於哪些病灶適合在內鏡下切除,哪些建議手術切除,哪些內鏡下切除後根據病理結果建議追加手術,這些已成為越來越多患者心中的“糾結”。
大腸息肉其實只是一個形態學上籠統的概念,發生在腸粘膜的隆起型病灶的總稱。細分有很多類型,比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兒童性息肉、腺瘤、家族性息肉病、其他少見類型等
發布於 2024-02-17 01:10
0評論
1、大便帶血
不少飲食起居不規律、大便秘結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帶血,若自我藥療1周後還有出血,或用藥好轉後,症狀常有反覆,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2、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
若發現大便變細、有凹槽、有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現在變為兩三天一次或一天兩三次,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3、便秘和腹瀉
長期腹瀉和便秘的病人,若藥物療效不佳,就需進一步檢查,排除大腸息肉可能。
4、腹痛
有長期腹部隱痛者應行腸鏡檢查,在排
發布於 2024-02-25 04:03
0評論
大腸息肉的處理原則是發現息肉即行手術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內鏡下行各種摘除法。根據息肉的形態、大小、數量及蒂的有無、長短粗細而分別採用:
1、高頻電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於有蒂息肉。
2、高頻電凝灼除法
主要用於多發半球狀小息肉。
3、黏膜剝離嵌除法
主要用於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4、活檢鉗除法
主要用於單發或少數球狀小息肉,簡便易行,又可取活組織病理檢查。
5、激光氣化法和微波透熱法
發布於 2024-02-25 03:57
0評論
大腸息肉的處理原則是發現息肉即行手術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內鏡下行各種摘除法。根據息肉的形態、大小、數量及蒂的有無、長短粗細而分別採用:
1.高頻電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於有蒂息肉。
2.高頻電凝灼除法
主要用於多發半球狀小息肉。
3.高頻電凝熱活檢鉗法
目前很少應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4.活檢鉗除法
主要用於單發或少數球狀小息肉,簡便易行,又可取活組織病理檢查。
發布於 2023-11-12 00:50
0評論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吸菸,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菸,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菸喝酒的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2、不要過多地吃鹹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鹼量高的鹼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
發布於 2024-02-25 04:23
0評論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屬於良性腫物。息肉在人體的許多部位均可出現,如鼻息肉、聲帶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見的是大腸息肉。部分大腸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長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變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腸息肉都會癌變。不同種類的大腸息肉,癌變機會有大有小:
1.腺瘤樣息肉又稱息肉樣腺瘤,多見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種遺傳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稱“家族性多發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時期發病。
腺瘤樣息
發布於 2024-02-25 04:10
0評論
事實上,大腸癌的癌前病變是腫瘤性息肉(又稱大腸腺瘤),統計表明,80%的大腸癌都是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的。而大腸息肉和大腸腺瘤是兩個並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息肉≠腺瘤
大腸息肉是指自黏膜表面突向腸腔的隆起性病變,可以帶蒂或不帶蒂。在大腸息肉中,有些是腫瘤性息肉,有些是非腫瘤性息肉。其中,腫瘤性息肉佔70%~80%,與大腸癌關係密切,而非腫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它們的發生、
發布於 2024-02-25 04:17
0評論
當腸鏡檢查發現大腸息肉後,相信所有的病人都會問同樣的問題:我的息肉會癌變嗎?並且或多或少會為此焦慮不安。實際上,95%的結直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的,但是隻有不到10%的腺瘤性息肉會發生癌變,有些息肉容易發生癌變,有些則不會發生癌變。根據息肉的性質不同,大腸息肉分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一般不會發生癌變;而腺瘤性息肉則可能發生癌變。最近的研究也表明,長期以來被認為是
發布於 2023-01-14 08:26
0評論
大腸息肉(ColonicPolyp)是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總稱,包括腺瘤性、增生性、炎性和錯構瘤性四種,腺瘤性息肉與腸癌發生關係密切,然而近年來的研究證實另外三種息肉和腸癌也有一定關係。所以內鏡下發現息肉,應給予擇期切除。由於這兩種息肉單靠醫生的肉眼並不容易區分,故常以“息肉”作為初步診斷,待切除後的病理學檢查進一步明確分類診斷。大腸息肉起病隱匿,臨床上可無任何症狀,僅有個別較大的息肉可引起腸
發布於 2022-10-03 03:03
0評論
經常有患者為了能明確診斷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一旦排除了某種疾病就如同大赦一般,徹底放了心。比如,很多朋友覺得多囊卵巢綜合徵是個可怕的女性疾病,只要不帶上這個“帽子”,即使一樣的月經後錯、肥胖、多毛症狀,大多數人也覺得心裡安生了很多。有朋友因為白帶異常去檢查分泌物,結果沒查出甚麼,自己就放心了。其實,身體都表現出來了,怎麼可能沒有問題呢?只是檢查的結果沒有達到診斷炎症的程度,可是你已經在“路”上
發布於 2022-11-29 02: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