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2-25 04:10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屬於良性腫物。息肉在人體的許多部位均可出現,如鼻息肉、聲帶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見的是大腸息肉。部分大腸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長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變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腸息肉都會癌變。不同種類的大腸息肉,癌變機會有大有小:

  1.腺瘤樣息肉 又稱息肉樣腺瘤,多見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種遺傳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稱“家族性多發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時期發病。

  腺瘤樣息肉的主要症狀是出血。出血常附在糞便表面,顏色鮮紅。長期慢性出血,可導致貧血,但80%以上的患者無明顯症狀。

  腺瘤樣息肉可以演變,一般小的腺瘤樣息肉癌變機會小,大的腺瘤樣息肉癌變機會大,所以腺瘤樣息肉應及時治療。未發生癌變的腺瘤可用電灼、冷凍療法或手術切除。

  家族性腺瘤病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因素,常發生於同一家族內。本病多在12一14歲開始發病,癌變機會很大,常在發現息肉症狀後10—15年惡變,多數患者在40歲以前死於大腸癌。

  2.乳頭狀腺瘤 常單個獨生,形如隆起的乳頭,瘤體較大,最大的長達15釐米。本病的症狀主要是腹瀉,糞便中帶有大量粘液或僅有粘液排出。

  乳頭狀腺瘤的癌變率也較高,在20%一30%之間,其治療方法和腺瘤樣息肉基本一樣。

  3.黑斑息肉病本病有三大特點,一是有家族遺傳性;二是病人有皮膚、粘膜色素沉著,表現為口腔粘膜、口唇周圍、面頰及指甲下有黑色素斑;三是胃腸道有多發性息肉。

  黑斑息肉病的息肉可發生在小腸、結腸和胃,癌變機會很小。處理方法是經常複查,如有惡變傾向,應及時手術切除。

  4.兒童性息肉 發生在2—8歲兒童的大腸息肉叫做兒童性息肉。兒童性息肉的主要症狀是便血,有時排便時息肉可從肛門脫出,排便後可縮回肛門內,反覆出血會導致兒童貧血,影響生長髮育。

  兒童性息肉不會癌變,多在青春期前自行脫落,也可用結紮切除。

  5.增生性息肉 是大腸中最常見的息肉,表現為腸粘膜上的小隆起,一般直徑約半釐米。這種息肉多無臨床症狀,也不轉變為癌,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6.炎性息肉 又稱“假息肉”,是由於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病、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腸結核等炎性刺激而引起的炎性反應性增生。

  炎性息肉一般不惡變,但如果炎症反覆發作,長期刺激,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也可能發生癌變,所以對這種腸道疾病也應及時徹底治療。

大腸癌與大腸息肉相關文章
大腸平滑肌肉瘤:常無特異性臨床表現,早期僅出現一般的消化系統症狀,如腹部不適、腹痛等,當腫瘤侵犯黏膜層時可出現血便或黏液血便,當腫瘤生長過大時可出現排便困難或腸道梗阻。 大腸腺瘤:與大腸癌關係密切,目前研究認為至少80%的大腸癌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歷時大約5年以上,平均10~15年。 大腸類癌:本病是一種少見的低度惡性腫瘤,多呈局部性浸潤性生長而少有轉移。 大腸惡性淋巴瘤包括原發於腸道的結外型淋
發布於 2023-01-01 15:40
0評論
腸癌是發生在腸黏膜的惡性腫瘤,它的發病除了與飲食、環境等息息相關,還與腸道息肉有著很重要的關係。 大腸息肉泛指大腸黏膜的肉芽狀突出物。這些突出物可能是腸黏膜細胞增生所致,也可能是腸道慢性炎症所造成。主要分為腺瘤、增生性息肉、錯構瘤、炎性息肉。 從年齡分佈來講,腸息肉比腸癌早發十年左右,很大一部分腸癌都是由腸腺瘤變化而來的,正常腸黏膜轉變成腸腺瘤性息肉大約需要10年時間,而從腺瘤性息肉轉化為腸癌的
發布於 2024-05-27 13:52
0評論
家住徐彙區的72歲的沈先生,最近一直睡眠不好,顧慮重重,就是因為一枚小小的腸道息肉。最近上海各大社區開展大腸疾病普查,化驗大便兩次潛血陽性,在社區醫生的建議下,沈先生鼓起勇氣接受了腸鏡檢查,果然有所發現,在乙狀結腸、降結腸發現了幾個小小的突起,都在幾個毫米大小,最大的一個1.5cm,腸鏡醫生告訴沈先生,這是息肉,多為良性,腸鏡下切除送病理診斷即可。於是沈先生在門診很順利地接受了腸鏡下的息肉切除。
發布於 2023-01-29 10:17
0評論
大腸息肉的處理原則是發現息肉即行手術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內鏡下行各種摘除法。根據息肉的形態、大小、數量及蒂的有無、長短粗細而分別採用: 1.高頻電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於有蒂息肉。 2.高頻電凝灼除法 主要用於多發半球狀小息肉。 3.高頻電凝熱活檢鉗法 目前很少應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4.活檢鉗除法 主要用於單發或少數球狀小息肉,簡便易行,又可取活組織病理檢查。
發布於 2023-11-12 00:50
0評論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吸菸,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菸,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菸喝酒的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2、不要過多地吃鹹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鹼量高的鹼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
發布於 2024-02-25 04:23
0評論
1、大便帶血 不少飲食起居不規律、大便秘結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帶血,若自我藥療1周後還有出血,或用藥好轉後,症狀常有反覆,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2、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 若發現大便變細、有凹槽、有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現在變為兩三天一次或一天兩三次,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3、便秘和腹瀉 長期腹瀉和便秘的病人,若藥物療效不佳,就需進一步檢查,排除大腸息肉可能。 4、腹痛 有長期腹部隱痛者應行腸鏡檢查,在排
發布於 2024-02-25 04:03
0評論
大腸息肉的處理原則是發現息肉即行手術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內鏡下行各種摘除法。根據息肉的形態、大小、數量及蒂的有無、長短粗細而分別採用: 1、高頻電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於有蒂息肉。 2、高頻電凝灼除法 主要用於多發半球狀小息肉。 3、黏膜剝離嵌除法 主要用於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4、活檢鉗除法 主要用於單發或少數球狀小息肉,簡便易行,又可取活組織病理檢查。 5、激光氣化法和微波透熱法
發布於 2024-02-25 03:57
0評論
事實上,大腸癌的癌前病變是腫瘤性息肉(又稱大腸腺瘤),統計表明,80%的大腸癌都是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的。而大腸息肉和大腸腺瘤是兩個並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息肉≠腺瘤 大腸息肉是指自黏膜表面突向腸腔的隆起性病變,可以帶蒂或不帶蒂。在大腸息肉中,有些是腫瘤性息肉,有些是非腫瘤性息肉。其中,腫瘤性息肉佔70%~80%,與大腸癌關係密切,而非腫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它們的發生、
發布於 2024-02-25 04:17
0評論
1大腸癌的病人在早期的時候,往往是無症狀的了。有一部分人雖然有症狀,但是問問是症狀不明顯。早期的大腸癌的病人感不適、而且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的症狀。一旦已經有大便潛血等症狀要去治療。 2但是大部分的病人隨著癌腫發展,那麼身體方面的不舒服的症狀的話,就會陸陸續續的逐漸出現的了。這時候往往有大便習慣改變和不同程度的腹痛的症狀。甚至病人有嚴重的便秘的症狀。 3大腸癌,其實就是腸子方面的惡性的腫瘤的了。
發布於 2024-06-10 00:38
0評論
1、便血 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只在出血量較多時才可見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收治的右半結腸癌病人中有這種肉眼可見的便血者佔36.5%。 2、貧血 當長期慢性失血超過機體造血的代償功能時,病人即可出現貧血。 3、腫瘤阻塞 當腫瘤長至相當體積或浸潤腸壁肌層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通過受阻。腸膨脹、體液丟失、電解質紊亂、感染和毒血
發布於 2024-06-10 01:0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