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是發生在腸黏膜的惡性腫瘤,它的發病除了與飲食、環境等息息相關,還與腸道息肉有著很重要的關係。
大腸息肉泛指大腸黏膜的肉芽狀突出物。這些突出物可能是腸黏膜細胞增生所致,也可能是腸道慢性炎症所造成。主要分為腺瘤、增生性息肉、錯構瘤、炎性息肉。
從年齡分佈來講,腸息肉比腸癌早發十年左右,很大一部分腸癌都是由腸腺瘤變化而來的,正常腸黏膜轉變成腸腺瘤性息肉大約需要10年時間,而從腺瘤性息肉轉化為腸癌的時間約為5年,所以在腺瘤性息肉尚未轉變為腸癌時就將其摘除,能減少腸癌的發病幾率。40歲以後是腸息肉和腸癌的發病高發期,這一時間段的人們要引起注意,多去醫院檢查,以免耽誤治療。
要警惕結腸息肉和結腸癌之間的轉變,因為結腸息肉多長在直腸和乙狀結腸這個部位,而結腸癌恰恰也在結腸和乙狀結腸這一位置。結腸癌患者內鏡檢查時在腸管可發現單個或多個腸息肉,而在切除腫瘤後的手術標本中,在癌腫殘存的邊緣仍可看見息肉組織。
家族性腸息肉患者特別要注意,如果結腸息肉不治好,最後很可能發展為結腸癌,發病率為50%,70歲以後幾乎100%癌變;健康的人群70歲以後約有50%以上的人長結腸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