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5-01-17 22:38

  大腸息肉分類方法不一,根據息肉外觀可描述為:菜花樣息肉,乳頭狀息肉,橋狀息肉,廣基息肉,帶蒂息肉等。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是組織學分類:

  (1) 腺瘤性息肉:是最多見的一種,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混合型腺瘤3種。

  (2) 炎症性息肉:是腸粘膜長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結果。常見於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痢疾、腸結核病人。

  (3) 錯構瘤型息肉:多發生在兒童。

  (4)增生性息肉。

  大腸息肉大多沒有臨床症狀,僅在腸鏡、鋇灌腸或屍體解剖中偶然發現。少數病人可有以下症狀:

  (1) 便血:糞便常呈鮮紅色,以絨毛狀腺瘤及幼年性息肉較多見。

  (2) 糞便改變:有時糞便中有較多粘液。

  (3) 腹痛:比較少見。

大腸息肉分類有哪些相關文章
大腸息肉(ColonicPolyp)是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總稱,包括腺瘤性、增生性、炎性和錯構瘤性四種,腺瘤性息肉與腸癌發生關係密切,然而近年來的研究證實另外三種息肉和腸癌也有一定關係。所以內鏡下發現息肉,應給予擇期切除。由於這兩種息肉單靠醫生的肉眼並不容易區分,故常以“息肉”作為初步診斷,待切除後的病理學檢查進一步明確分類診斷。大腸息肉起病隱匿,臨床上可無任何症狀,僅有個別較大的息肉可引起腸
發布於 2022-10-03 03:03
0評論
1、新生物:計有管狀腺瘤、管狀絨毛腺瘤、絨毛腺瘤和家族性腺瘤息肉病。這類息肉是由腸上皮生長的新生物,極易發生癌變。錯構瘤這類腫瘤是正常組織的異常混合,一種或數種組織過度生長的腫瘤。包括:幼年息肉、幼年息肉病、黑斑息肉和黑斑息肉綜合徵。息肉一般不會惡變,但息肉病則多會惡變。 2、炎性息肉:即假息肉,由腸粘膜潰瘍而引起。常見的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良性淋巴樣息肉和良性淋巴樣息肉病,屬正常淋巴組織,與
發布於 2024-09-17 22:50
0評論
家住徐彙區的72歲的沈先生,最近一直睡眠不好,顧慮重重,就是因為一枚小小的腸道息肉。最近上海各大社區開展大腸疾病普查,化驗大便兩次潛血陽性,在社區醫生的建議下,沈先生鼓起勇氣接受了腸鏡檢查,果然有所發現,在乙狀結腸、降結腸發現了幾個小小的突起,都在幾個毫米大小,最大的一個1.5cm,腸鏡醫生告訴沈先生,這是息肉,多為良性,腸鏡下切除送病理診斷即可。於是沈先生在門診很順利地接受了腸鏡下的息肉切除。
發布於 2023-01-29 10:17
0評論
大腸息肉的處理原則是發現息肉即行手術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內鏡下行各種摘除法。根據息肉的形態、大小、數量及蒂的有無、長短粗細而分別採用: 1.高頻電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於有蒂息肉。 2.高頻電凝灼除法 主要用於多發半球狀小息肉。 3.高頻電凝熱活檢鉗法 目前很少應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4.活檢鉗除法 主要用於單發或少數球狀小息肉,簡便易行,又可取活組織病理檢查。
發布於 2023-11-12 00:50
0評論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吸菸,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菸,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菸喝酒的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2、不要過多地吃鹹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鹼量高的鹼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
發布於 2024-02-25 04:23
0評論
事實上,大腸癌的癌前病變是腫瘤性息肉(又稱大腸腺瘤),統計表明,80%的大腸癌都是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的。而大腸息肉和大腸腺瘤是兩個並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息肉≠腺瘤 大腸息肉是指自黏膜表面突向腸腔的隆起性病變,可以帶蒂或不帶蒂。在大腸息肉中,有些是腫瘤性息肉,有些是非腫瘤性息肉。其中,腫瘤性息肉佔70%~80%,與大腸癌關係密切,而非腫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它們的發生、
發布於 2024-02-25 04:17
0評論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屬於良性腫物。息肉在人體的許多部位均可出現,如鼻息肉、聲帶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見的是大腸息肉。部分大腸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長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變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腸息肉都會癌變。不同種類的大腸息肉,癌變機會有大有小: 1.腺瘤樣息肉又稱息肉樣腺瘤,多見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種遺傳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稱“家族性多發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時期發病。 腺瘤樣息
發布於 2024-02-25 04:10
0評論
1、大便帶血 不少飲食起居不規律、大便秘結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帶血,若自我藥療1周後還有出血,或用藥好轉後,症狀常有反覆,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2、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 若發現大便變細、有凹槽、有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現在變為兩三天一次或一天兩三次,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3、便秘和腹瀉 長期腹瀉和便秘的病人,若藥物療效不佳,就需進一步檢查,排除大腸息肉可能。 4、腹痛 有長期腹部隱痛者應行腸鏡檢查,在排
發布於 2024-02-25 04:03
0評論
大腸息肉的處理原則是發現息肉即行手術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內鏡下行各種摘除法。根據息肉的形態、大小、數量及蒂的有無、長短粗細而分別採用: 1、高頻電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於有蒂息肉。 2、高頻電凝灼除法 主要用於多發半球狀小息肉。 3、黏膜剝離嵌除法 主要用於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4、活檢鉗除法 主要用於單發或少數球狀小息肉,簡便易行,又可取活組織病理檢查。 5、激光氣化法和微波透熱法
發布於 2024-02-25 03:57
0評論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屬於良性腫物。息肉在人體的許多部位均可出現,如鼻息肉、聲帶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見的是大腸息肉。部分大腸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長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變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腸息肉都會癌變。不同種類的大腸息肉,癌變機會有大有小: 1.腺瘤樣息肉又稱息肉樣腺瘤,多見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種遺傳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稱“家族性多發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時期發病。 腺瘤樣息
發布於 2025-01-17 22:5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