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3-18 23:44

  很多寶寶小時候都會流口水,特別是在長牙的時候。這是因為小寶寶口腔淺,不會調節口腔內過多的液體,因而就會發生流口水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齒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寶寶逐漸學會用吞嚥來調節過多的液體,這種流口水現象逐漸消失,家長只要做好護理就好,不必過於擔心。

  如果寶寶過了長牙期還老是流口水,家長應考慮寶寶是病理性流口水。導致寶寶流口水的病理性因素有很多,比如孩子患口、咽黏膜炎症引發吞嚥不良;或者病毒感染,如感染手足口病、水痘等,都有可能引起口腔內及舌旁的潰瘍而導致疼痛、吞嚥困難;又或者神經障礙,如智障、昏迷、面部神經麻痺、延髓麻痺、腦膜炎後遺症,都會導致吞嚥功能障礙,引起口水外流。如果是病理性原因導致的流口水,一定要到醫院進行確診,並及時治療。

  寶寶老流口水可能是脾虛

  從中醫方面來講,寶寶過了長牙期還老是流口水也可能是脾虛。

  孩子脾虛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中醫認為,脾虛則運化失常,老流口水便是表現之一。孩子“脾虛”的表現還有面色萎黃無華、體倦乏力、形體偏瘦、厭食、拒食,或稍微多吃一點,大便中即有不消化殘渣,大便多不成形,易出汗,平時易反覆感冒。

  如果是脾虛造成的流口水,可以通過飲食來調節。脾虛的寶寶應該適量多吃一些能補脾益氣、醒脾開胃及消食的食物,如大米、薏米、蓮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葡萄、紅棗、胡蘿蔔、馬鈴薯、香菇等。少吃性味寒涼,易傷脾胃的食物,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茭白、萵筍、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等。

  另外,一些簡單的按摩方法也對調理寶寶的脾胃有效果。比如按摩寶寶的足三里穴,每日按摩10-15分鐘,可以增強消化功能;也可採用捏脊法,家長用雙手捏起孩子脊柱兩旁的皮膚,從尾骶部逐漸向上移動,直捏到頸部,反覆十多回,每天2次,捏脊可以改善食慾、減少感冒、增強體質。

寶寶經常流口水可能脾虛相關文章
有些人深受“晚上睡覺流口水”的困擾,早上起床總髮現枕頭溼溼的,這個小毛病看起來似乎只是個人習慣問題,且難以糾正。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由脾虛導致的呢? 口水也稱口津、涎,是指唾液中比較清稀的部分。中醫認為,涎由脾氣化生並傳輸分散,故有“脾在液為涎”之說。在脾氣充足的情況下,脾的“固攝”功能和涎液的化生正常,故涎液能正常傳輸,幫助吞嚥及消化,但不會溢出口腔。但在脾虛的情況下,脾的“固攝”功能失調,涎液
發布於 2024-04-16 18:40
0評論
流口水,俗稱“哈喇子”,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生理現象,主要是由於唾液腺分泌了太多唾液導致。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表現,其實不然,如果是小孩,經常流口水則很可能是由於脾虛導致。 1—2歲的小孩流口水主要是由於唾液腺發育還不完善,屬於生理現象;如果2歲之後還存在口水滴答的現象,家長就要注意了,這有可能是小兒脾胃有熱或脾胃虛寒所致。《黃帝內經》中就有“脾在液為涎”的記載,“涎”就是我們俗稱的口水
發布於 2022-10-08 07:00
0評論
是中醫名詞。指脾氣虛弱的病理現象。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佈散而生溼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還有甚麼其他症狀? 脾虛則水谷精微無以傳輸運化,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養,從而出現面色萎黃、精神疲憊、身倦乏力、食後睏倦、食少乏味;或食後作脹,大便溏瀉;或穀食不化、四肢欠溫、氣短怯冷,
發布於 2024-03-20 11:08
0評論
那麼,寶寶流口水該如何護理呢?兒科醫生薑晶認為,由於唾液偏酸性,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對經常流口水的幼兒,父母就應當經常為他們擦去嘴邊的口水,並常用溫水洗淨下巴,然後可給嬰兒嘴邊、下巴處塗上溫和無刺激的嬰兒油,以防止口水中的酸性物質損傷下巴和頸部的皮膚,造成溼疹或皮膚過敏。 寶寶流口水多,爸爸媽媽要留心保護好寶寶口腔周圍、下巴、脖頸的皮膚,多用水清洗,保持乾淨清爽,以免出疹子或者糜爛。媽媽
發布於 2023-03-08 17:49
0評論
甚麼是脾虛? 是中醫名詞。指脾氣虛弱的病理現象。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佈散而生溼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還有甚麼其他症狀? 脾虛則水谷精微無以傳輸運化,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養,從而出現面色萎黃、精神疲憊、身倦乏力、食後睏倦、食少乏味;或食後作脹,大便溏瀉;或穀食不化、四肢欠
發布於 2024-09-14 17:49
0評論
首先我們要知道,寶寶處於不同的年齡階段,口水量會不同,寶寶並非時時刻刻都處於口水氾濫階段的。剛出生寶寶的口水僅足夠溼潤口腔黏膜,再加上此時寶寶只吃奶或流質食品,這些食品對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唾液腺的分泌量就很少,所以新生兒很少流口水。 3個月左右,口水的分泌量才會明顯增加。等到寶寶4-5個月大了,輔食添加對寶寶的成長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時,飲食中逐漸補充了含澱粉等營養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這些食
發布於 2024-11-05 04:02
0評論
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藥蛋)味甘、性平。作用:補氣、健脾。宜於脾虛體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紅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洩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託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屬於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山藥味甘、性平,
發布於 2024-08-12 11:44
0評論
寶寶剛出生。剛出生的寶寶是不會流口水的,因為寶寶分泌口水的功能還未完全發育好,所以還不能分泌出口水。 寶寶四個月。等到寶寶長到四個月了以後,家長們開始漸漸的給寶寶添加一些含有澱粉的食物當做輔食,由於這個時候寶寶分泌口水的功能就開始慢慢完善,就會刺激神經,寶寶就會開始流口水了。 寶寶五到六個月。這時寶寶流口水的量就會開始增多,但是因為寶寶的吞嚥功能好沒發育的完全,寶寶還不能很好的控制吞嚥食物的動作
發布於 2023-05-16 14:49
0評論
概述 如果出現了脾虛和腎虛的症狀,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了身體免疫力低下,或者出現身體乏力的現象,也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精神不振的症狀,治療可以選用藥物治療或者食療的方法來進行養生保健,平時多注意合理的身體緩解,避免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脾虛腎虛的患者應該多注意合理的身體保健,健康可以選擇使用食療或者物理治療的方法來提高人體免疫力。 步驟/方法: 1、 脾虛腎虛的患者的治療方法是非常多的,也可以選擇使
發布於 2024-05-24 10:57
0評論
概述 現在有很多朋友特別注重養生,平時也會經常去找中醫來調理自己的身體,不過在看病的時候經常會聽到脾虛腎虛之類的,並不是特別明白,如果身體出現脾腎虛的話,那麼身體就會有相對應的表現症狀。而且脾虛腎虛是中醫的術語,脾的功能是消化飲食,把飲食的精華運輸全身的功效,如果出問題會引發一系列的麻煩,身體就會發生很多的疾病,需要儘快的調理。 步驟/方法: 1、 平時要注意保暖,人體內的大部分疾病都是因為
發布於 2023-04-11 06:1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