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淚囊炎 可分為卡他性淚囊炎、黏液囊腫和慢性化膿性淚囊炎等幾種。
1、卡他性淚囊炎(catarrhal dacryocystitis):表現為淚溢,與單純淚道阻塞相似,伴有內眥性結膜充血和刺激症狀,沖洗淚道有黏液分泌物迴流,有時可部分通暢。
2、黏液囊腫(mucocele):淚囊壁失去張力而擴張,分泌物在淚囊內積聚形成囊腫。在內眥韌帶下方一有波動的突起,擠壓時有膠凍樣透明或乳白色的分泌物從淚小管迴流或壓入鼻腔。一旦因為炎症上、下淚小管閉塞,囊腫將繼續擴張,在皮下形成相當大的略呈藍色的囊性腫塊,但不與皮膚粘連。CT掃描顯示淚囊區為一囊性佔位病變,中低密度,因內側為骨性結構病變多向眶內突出。
3、慢性化膿性淚囊炎(chronic suppurative dacryocystitis):是滯留在淚囊內的分泌物積聚,合併細菌繁殖引起淚囊壁炎症。分泌物初為黏液性,以後變成膿性,壓迫淚囊區時有黃色黏稠膿液迴流,且經常排入結膜囊,成為感染源。慢性淚囊炎可由急性淚囊炎演變而來,也可以反覆急性發作。慢性淚囊炎的囊壁由於慢性炎症而增厚,加之膿液積聚,囊壁擴張,形成類似黏液囊腫的化膿性囊腫。膿性分泌物排入結膜囊,引起結膜炎和溼疹性瞼緣炎。
以上各種類型的慢性炎症都不會自行痊癒,且任何時候多有可能急性發作。無論黏液囊腫或化膿性囊腫多可以與篩竇溝通,形成篩竇淚囊瘻,當分泌物經篩竇從鼻腔排出,囊腫可縮小甚至消失,症狀可減輕,有和鼻腔引流手術一樣的效果。
2.急性淚囊炎 是由於毒力強的細菌如鏈球菌或混合肺炎鏈球菌等感染所致。多為慢性淚囊炎的急性發作,也可以無淚溢史而突然發生。
3.特殊型淚囊炎
1、沙眼性淚囊炎:原發性沙眼淚囊炎極少見。繼發者是沙眼病變沿結膜經淚小管而至淚囊。典型病變是淚道黏膜有沙眼性濾泡(有上皮細胞生長中心),淚囊黏膜上皮內有沙眼包涵體。沙眼患者的淚道阻塞的發生率高於非沙眼患者,其比例約為15∶4。由於阻塞和瀦留更易導致混合感染。溢淚和流膿等症狀與一般慢性淚囊炎無異。由於沙眼病變常使淚小管阻塞和淚囊高度縮小,為除去病灶,以施行淚囊摘除術和淚小管電凝術為宜。
2、結核性淚囊炎:不常見,也因為沒有常規進行病理檢查,使一些病例未能得到確診。多發生於20歲以下的青年人,特別多見於女性。原發性結核性淚囊炎少見,曾有病例報告全身無任何結核灶者。繼發性結核感染多來源於鼻腔、皮膚、結膜及鄰近骨組織,以鼻腔狼瘡蔓延而來者最多。Caboche發現24例鼻腔結核中有13例累及淚道。臨床表現除一般溢淚和流膿症狀外,尚有耳前和頜下淋巴結腫大。黏膜增殖的淚囊壁可以產生乾酪樣壞死而形成冷膿腫,病變向周圍組織擴展,可以破壞鄰近骨組織和皮膚,導致典型的結核性瘻管形成。治療上首先是全身抗結核和原發灶治療,如果效果良好,根據淚囊本身和周圍組織的情況,選擇淚囊摘除術或鼻內引流術。
3、梅毒性淚囊炎:梅毒性初瘡和二期梅毒均極為罕見。三期梅毒瘤較常見,在淚囊區形成軟性有波動的腫塊,生長較快,波及淚囊周圍組織,破潰形成潰瘍或瘻管,破壞骨組織時致整個內眥部、眶內側及鼻部下陷成一大的腔洞。先天性梅毒性淚囊炎,多為雙側性,由鼻部畸形所致,特別是鞍鼻、骨部畸形,導致淚道阻塞而繼發化膿性感染,多不是梅毒直接感染。治療上進行驅梅毒治療,一般效果良好。全身治療以後,對由於淚道阻塞引起的化膿性淚囊炎,可按非特異性淚囊炎的原則治療。
4、其他感染:如麻風、白喉可以從鼻腔等延至淚囊而引起相應的淚囊炎。各種真菌性淚囊炎也可以發生。寄生蟲如蛔蟲,可以經鼻腔進入淚囊;蠅蛆也可以從鼻腔或結膜囊進入淚囊而引起淚囊炎。